财经新闻网消息: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定调,可以类比为中美元首会晤的宣布。 明年宏观政策基调将继续巩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 我们认为,这次政治局会议对2023年经济运行的总结是: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相对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强调“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亮丽理论”。 其次,关于明年的经济工作目标,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扩大内需。 三是强调“年底年初要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稳定”。 第四,2024年中央特别国债和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降息降准空间,但幅度和频率可能小于市场预期。 同时,明年房地产市场和消费也很难出现较大的刺激和刺激。 2024年,我们可能会关注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
2、在“十四五关键之年”,产业政策和中央财政的重大发力将是明年经济最重要的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坚持总量政策的同时,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希望尽快形成“新生产力”,取代传统产业下滑的动力。 结合党外座谈会一开始就强调的“明年是‘十四五’关键一年”,我们认为,与房地产复苏过程中的“曲折进展”相比,地方政府投资、消费等方面,24年中央财政和产业政策将相对疲软。 2023年或将大举发力,成为支撑经济和春季市场的亮点。 会议强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我们相信这将带来两个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 一是预计2024年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 行业的深刻变化将远远大于过去和市场的预期。 券商整合中的投资机会尤其值得关注。 其次,传统财政收支和资金来源将在2024年面临重要挑战,这势必推动地方政府改革在2024年全面加速“转换财政动能”。
3、投资建议
从全年资本市场节奏来看,我们认为多年来中央财政、产业政策力度和资本市场主题都围绕春节左右。 结合美债收益率下降时期和全球地缘风险窗口期,我们认为,春季可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时间窗口,投资者应高度重视,即:“今年是春天。” 同时,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量政策定调、产业政策制定”的总体基调以及美债收益率下行期间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情况,我们认为春季市场将以小市值为特点,活跃题材的特点是:“春季市场,题材为王”。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春季市场重点关注以下主题: 1)国债/小盘指数; 2)有整合预期的券商; 3)产业政策力度(电网、数据/算力中心); 4)地方国企预期注入(地方国企、商业、零售、房地产等“空壳”行业); 5) NSE/BSE 50; 6)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与技术突破相关的前沿科技主题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不及预期,产业政策落实不及预期。 考虑到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情绪不稳定的风险,研究报告所使用的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报告正文
一
宏观政策决定的本质: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理论,真正实现“先立后废”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定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中美总统会晤的宣布相类比。 除了继续在政治局会议和党外座谈会上“继续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明年经济工作的这个大基调之外,我们认为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对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特别强调“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亮丽理论”。经济。”
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主要经济工作目标第一点是科技创新,第二点是扩大内需,这与去年的顺序相反。 这一目标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局会议“先立后破”的真正含义,也符合新华社“从长远来看,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处于衰退阶段”的解释。会破,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的程度,首先要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新驱动能力”。
第三,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年来首次提出“稳物价”目标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用一段话强调“要保供应、稳物价”。年底年初的民生商品”,说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价格上涨仍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根据我们对政治局会议和人民日报近期一系列重要文章的分析,明年中央特别国债和货币政策降息还有一定空间,但幅度和频率可能小于市场预期。期望。 与此同时,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楼市、消费、刺激措施的激增明年不太可能发生。
二
在“十四五关键之年”,产业政策和中央财政的重大发力将是明年经济最重要的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坚持总量政策的同时,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希望尽快形成“新生产力”,取代传统产业下滑的动力。 会议特别强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对了就下功夫,能做的就多做,努力以自己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 会同党外人士 座谈会一开始就强调,“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我们认为,与房地产、地方政府投资、消费等复苏过程中的“曲折进展”相比,24年中央财政和产业政策可能会比23年更好。委托经济和春季市场亮点。 会议强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我们相信这将带来两个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
首先是金融体制改革。 预计2024年将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 行业的深刻变化将远远大于过去和市场预期:中小金融机构产能减少、员工考核和薪酬体系优化、顶级金融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行业龙头集中度显着提高。 券商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尤其值得关注。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由于地方政府财政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传统财政收支和资金来源将在2024年面临重要挑战,这势必推动财政体制改革。 2024年地方政府“财政转动力”同比加速。 与此同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新增债务的严格限制,将导致传统地方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撬动城市投资平台在2024年面临重大变化。这些重要变化也将带来关于资本市场的两个重要投资机会。
一方面,公用事业定价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公用事业,如电信、电力等板块,已成为2023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除了防御属性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潜力。利润增长及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认为,随着2024年地方政府财政动力即将转换,更多城市将在轨道交通、公路、燃气、自来水、电力等方面实行包括“阶梯电价”和“浮动电价”在内的市场化定价. 参考以上型号。 改革在保证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其内生盈利潜力或许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加速了股权财政改革。 在土地财政日益不可持续的基础上,2024年地方政府可能会加大盘活其拥有的其他类型资产的力度,以应对财政支出的压力。 同时,考虑到目前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即控制IPO发行节奏,预计地方国资将面临一定挑战。 2024年地方国资通过主板直接上市,更有可能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实现资产证券化,带来相应行业的投资机会。
三
投资建议
就明年的经济政策而言,防范风险是最优先的政策目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力军,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中小型金融机构。 券商并购重组本身加速有利于股价反映。 行业集中度的显着提升,也将提高龙头券商的市场份额以及收入和利润的稳定性。 平台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也将有利于券商的成本控制。 与往年相比,产能显着增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导向的特点,历年来每当资本市场大幅扩张时,政策往往会激活相应的市场,引导资金进入市场,从而带来赚钱效果较好的市场状况在相关市场。 预计24年,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扩容以及降低做市商门槛等相关资本市场政策也将引导资金加速入市。 此外,资金压力下的地方国企“壳资源”也是明年市场的重要方向。 充分利用各地现有上市公司的资源,通过资产整合、注入等方式,是盘活国有资产、加强资产证券化的又一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房地产“平均回报”,地方国企拥有一批市值小、价格底、几乎处于底线的国企“壳资源”。机构持股为零。 他们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商业零售等传统行业。 行业。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策希望尽快形成技术创新的“新生产力”,取代传统产业下降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新的领域”。量子和生命科学等未来行业的发展轨迹。” 这也是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关注的海外前沿技术突破。 随着东西方竞争日趋激烈,主要经济主体大幅加大对前沿科技创新的投入,从而拉开了新一轮“人类竞争-创新循环”的序幕。 国内方面,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注重自主可控、明年“十四五”期间全面启动产业政策的背景下,“硬技术”国产替代进程可期将继续加速。
从全年资本市场节奏来看,我们认为多年来中央财政、产业政策力度和资本市场主题都围绕春节左右。 结合美债收益率下降时期和全球地缘风险窗口期,我们认为,春季可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时间窗口,投资者应高度重视,即:“今年是春天。” 同时,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量政策定调、产业政策制定”的总体基调以及美债收益率下行期间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情况,我们认为春季市场将以小市值为特点,活跃题材的特点是:“春季市场,题材为王”。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春季市场重点关注以下主题: 1)国债/小盘指数; 2)有整合预期的券商; 3)产业政策力度(电网、数据/算力中心); 4)地方国企预期注入(地方国企、商业、零售、房地产等“空壳”行业); 5) NSE/BSE 50; 6)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与技术突破相关的前沿科技主题也值得关注。
四
本周市场回顾与展望(10月30日-11月3日)
本周主要市场指数整体下跌,创业板指数领跌。 三大指数中,上证综指跌0.91%,深成指跌1.76%,创业板指跌2.31%。 本周主要行业涨跌互现,其中房地产、非必需消费品、公用事业涨幅较大。 从活跃度看,日常消费、可选消费、电信服务成交率明显下降。 从风格表现来看,本周价值型表现相对占优,涨跌明显。
本周,主要行业涨跌互现,综合行业、媒体行业、商业零售行业领涨市场。 本周第一产业活动有增有减。 其中,环保及公用事业、生活服务、建材等行业成交率回升较为明显,汽车、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行业成交率下降明显。
4.1 指数及行业表现
风格指数:本周主要市场指数普遍下跌,创业板指数领跌。 从活跃度来看,本周主要股指换手率下跌,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中证1000指数跌幅较大。
主要行业:本周主要行业涨跌互现,其中房地产、可选消费、公用事业涨幅较大。 从活跃度看,日常消费、可选消费、电信服务成交率明显下降。
第一产业:本周第一产业涨跌互现,综合、媒体、商业和零售领涨市场。 从活跃情况看,本周第一产业活跃度有增有减。 其中,环保及公用事业、生活服务、建材等行业成交率回升较为明显,汽车、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行业成交率下降明显。
4.2 情绪指标追踪
整体市场活跃度:自2010年以来,All-A的日均换手率在0.4%至1.4%之间。 经过20天的平滑,本周全A的换手率较上周略有下降。 截至12月15日,单日换手率达到0.98%,为历史最高的45.69%。 创业板指数换手率在2%至15%之间。 20日平滑后,创业板指数换手率有所回落。 截至12月15日,创业板单日换手率为9.79%,处于59.7%的历史水平。
现场融资:本周融资余额有所回升。 截至12月14日,融资余额.7亿元,较上周增加21.30亿元。 5日平滑后的融资申购量占市场总成交量。 本周上涨 0.1%。
次新股指标:经过5天平滑后,次新股换手率较上周上升0.02%。 截至12月15日,次级IPO平均5日换手率达到5.57%,处于9.68%的历史水平。
北向资金:本周内地沪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出185.75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108.2533亿元,深股通净流出77.5047亿元。 本周净流入前五名行业为电力及公用事业、房地产、贸易零售、煤炭、纺织服装,净流出前五名行业为食品饮料、医药、计算机、银行、传媒。
4.3 估值指标跟踪
主要行业估值:煤炭PB估值水平高于历史中值;
主要行业估值:PE估值中,农林牧渔、钢铁、商贸、综合、计算机、汽车等行业的水平高于历史中位数。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调控不及预期,产业政策落实不及预期。 考虑到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情绪不稳定的风险,研究报告所使用的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