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年底,不少上市公司公布了明年的财务计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4日,已有23家上市公司近期披露了财务计划。
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12月14日,1135家上市公司共持有理财产品14009只,认购总额达9229.47亿元。 2022年,共有1448家上市公司认购金融产品20410只,认购金额1.5万亿元。
上述金融产品种类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信托、逆回购、资金专户等。
不难看出,今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热度明显下降。 那么明年会是什么样子呢?
从已发布明年理财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与去年理财规模上限相比,多数企业下调了明年理财产品购买总额/单日最高余额,而一些公司选择增加它。
近40%的企业下调了明年的财务计划
上述23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选择提高明年理财产品投资规模上限,占比17.39%; 6家公司选择维持去年上限,占比26.09%; 下调上限的企业有9家,占比39.13%。 还有4家公司没有去年同期数据。
记者注意到,相对较多的企业缩减了投资规模,其中包括海利生物科技(.SH)、云南能源投资(.SZ)、新奥股份(.SH)、创新新材料(.SH)等多家企业。公司。
其中,海利生物计划2024年使用总计不超过3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投资限额较2023年减少1亿元; 新奥股份将单日最高余额限额从2023年的53亿元降低至2024年的45亿元。
创新新材料计划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单日最高余额限额由2023年的50亿元下调至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限额20亿元。 2024年的财务管理。
与此同时,中海油田服务(.SH)、创世纪(.SZ)、凌逸智造(.SZ)、长虹华谊(.SZ)、隆基绿能(.SH)等多家上市公司计划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规模与上年同期持平。
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提高金融产品投资规模上限,包括海信视讯(.SH)、思麦食品(.SZ)、辰展光电(.SZ)、利达信(.SH)等。
辰展光电12月11日披露,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亿元自有资金。 严格控制风险,严格评估筛选金融产品。 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包括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
海信视频12月12日披露,计划2024年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风险较低的委托理财,理财额度上限不超过160亿元。 该配额在有效期内可滚动使用,配额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
海信视频“逆势”筹集百亿理财大坝
海信视讯目前是明年理财产品投资限额最大的公司,增加额达20亿元。
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回报。 同时,海信视讯表示,公司财务管理方案不会对未来主营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事实上,对于海信视讯来说,投资理财产品早已是“家常便饭”。
记者注意到,海信视频此次理财限额较2022年增加了20亿元。2023年1月,海信视频表示将利用今年闲置自有资金进行风险较低的委托理财,上级理财限额上限不超过1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金融产品投资外,海信视频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上升,从2021年四季度初的51.36亿元,首次突破100亿今年上半年。 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将达到111.03亿元。
(图注:海信视频交易金融资产 图片来源:动财)
海信视讯表示,委托理财的目的是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回报,无需在大额负债下购买大额理财产品。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23.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2.41%。
有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同时,上市公司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披露信息,及时报告购买和投资理财产品的情况。
其表示,上市公司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发展主业、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因此,需要在财务管理与主营业务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