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据悉,建宏时代曾有一款产品业绩“3年52次”。 然而,今年8月中旬,该公司产品净值在第三方平台展示后全部下架。 随后,8月25日,又收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报告。 他被行业协会罚款并给予警告。 9月下旬,他陷入了投资者报告的风暴中。 最终,今年10月17日,建红时报决定解散。
已发出警告信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内容显示,经查,深圳市建宏时代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建宏时代)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时存在以下情形:
一、建红盈富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建红曙光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投资交易,未履行审慎、勤勉义务;
二是向个人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投资者推荐和销售私募基金;
三是未按照合同约定向建红盈富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
四是部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材料未妥善保存。
根据《私募股权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建宏时代、陈智慧、李晓东、赵媛媛采取出具警告信的行政监管措施。
决定书显示,陈智慧自2017年1月10日起担任建宏时代法定代表人,并于2017年1月10日至2021年4月29日、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15日期间担任建宏时代执行董事。现在。 其负责人对公司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 李晓东自2020年11月起担任建宏时代总经理,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并对公司上述违法行为承担责任。 赵媛媛担任建红盈富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建红时光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负责基金的投资运作。 其未按照合同约定与私募基金进行投资交易,未履行审慎、勤勉义务。 要负责任。
曾创下“3年52次”的纪录
某私募基金第三方代销平台数据显示,建宏时代旗下一款产品一度实现“三年52倍”的业绩,两个月内涨幅超过40%。 从公开报道来看,建宏时代的惊人表现早已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公司还荣获2020年股权策略私募冠军,被誉为“最佳私募”。
去年8月,建宏时代因其一款产品净值两年飙升43倍而再次引发行业讨论。 当时,坊间流传“多名基金经理因参与场外期权被调查”的传闻。 建宏时代的高回报业绩也受到质疑,有传言称该公司多名基金经理参与其中。 据报道,建宏时代当时回应称,旗下一款产品净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抓住短线机会,从未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且该产品未曾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尚未满足开通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交易的条件。
然而今年以来,建宏时代的经营管理开始频频遇到问题。
8月中旬,建宏时代产品净值在第三方平台展示,并全部下架。 第三方平台相关人员表示,净值展示被下架主要是因为产品披露层面可能对申报的净值存在疑虑。 当时,建宏时代回应称,下架原因是公司与第三方平台在销售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标准和分配、产品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净值显示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平台还是正常的。 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该公司的产品也确实上市,表现出色。 不过,同期也有消息称,建宏时代部分产品出现巨额亏损,正在办理清算程序。 其中,甚至有两起去年引发热议的案例。 该产品年内飙升43倍。
8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建宏时代作出纪律处分决定。 经查,该公司在产品跌破止损线后未及时履行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义务,且内控管理存在缺陷。 违规事实结合建宏时代提出的部分论点,符合从轻处罚情节,协会向建宏时代发出警告。
9月下旬,建宏时报再次卷入投资者举报事件。 据报道,投资者来信反映建宏时代风控机制不力。 其净值达到0.7元止损价后,未能及时止损,最终净值仅为0.55元左右。 他还质疑基金经理对基金的歧视性待遇。 不同管理产品的年回报率相差170%以上。 与此同时,建宏时代因选择性披露现有产品净值而被诟病,且第三方平台披露的产品多为高收益产品。 而且,其在基金清算、强行平仓、清算时未通知投资者,未提供详细的清算报告,违反了基金合同和信息披露规定。
中国证券报记者对投资者反映的事项进行了采访调查。 据了解,建宏时报7月底向投资者表示,触及止损线但亏损并未止住:“之所以不立即清仓,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判断,这个品种将弥补随后的大幅增长。” 可能性很大。”不同产品的业绩差异显着,是因为投资范围和策略不同。建宏时代相关人士表示:“客户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否与该公司的策略相同。”杰作。”
对于解散决议的原因,建宏时代相关人士透露,公司目前管理规模太小,收入无法覆盖人才成本。 据中国基金会协会官网显示,建宏时代成立于2015年5月,总管理规模0-5亿元。 11月6日更新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清算50余只基金。 建宏时报于11月1日提交了高管变动信息。
继续督促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私募行业的不断发展,围绕私募基金规范运作的监管和协会自律监管也日趋常态化。
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陆续举报私募基金公司未按合同规定披露定期报告、未及时更新披露重大变更信息、持有私募基金公司股权等一系列违规操作。代客资金、公司配套营业场所和从业人员不符合基本要求。 出台多项行政监管措施。
中国基金管理业协会也针对私募基金违规运作多次发出纪律处分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协会已对私募机构及相关个人作出纪律处分决定100余起。 信息披露更新不及时、合格投资者认定和风险评估不规范、私募产品注册不规范、违规募集资金和承诺回报等问题成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领域。
私募基金作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运作至关重要。 一位资深私募人士表示,私募行业发展初期,投资者的诉求更倾向于高回报。 因此,通过押注、加杠杆等方式获利的私募更容易快速“出圈”。 然而,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日趋成熟,私募股权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在市场波动和调整中,以对赌为主、充满合规漏洞的私募股权投资将很快被淘汰。
近年来,许多曾经的私募股权明星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少私募行业人士认为,私募股权发展初期,管理人合规和风控意识普遍较弱,更倾向于押注式投资,容易创造业绩神话。 然而,这种集中投资给管理者带来了诱惑。 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 一旦风险集中暴露,公司的发展基础就会被迅速摧毁。 坚守合规底线,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应该是私募股权的立身之本。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