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消费贷款是银行拉动贷款增长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些银行以“双11”为契机,趁势营销。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推广消费贷款。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享受消费便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避免过度负债,并通过正规渠道申请。 对于机构而言,可重点加强新公民消费贷款产品创新,助力消费升级。
“双11”打响利率价格战
“手机银行客户完成1毛钱支付,立减最高1111元。” “首次绑定信用卡,微信立减50元。” “消费满200元并使用名片结算可享受80元折扣。 随着电商平台“双11”促销战打响,金融机构的营销战也愈演愈烈。笔者看到,“双11”前后,广东多家银行加大了支付优惠力度,分期付款等方面。
但今年“双11”,银行营销的重点是消费贷。 笔者在朋友圈看到,韶关农商行一位客户经理积极宣传“小贷易”系列贷款产品:“我们为‘双11’购物节准备了超低利率,让您可以享受购物的同时还能省更多“更多” 据了解,该行“小贷易”规定最高可达100万元的贷款限额,客户提供信息后,银行最快24小时内即可完成审批。
广州农商银行推出“现金分期帮你缴费”活动。 该银行推出现金分期,最高限额5万元,最多分期24期,月利率低至0.275%。 活动期间邀请的客户将按照分期次数进行。 如果您的信用状况良好,可享受50%至30%的利率折扣。
各大国有银行也加入了这场战争,利用低利率作为吸引客户的工具。 10月15日至11月30日,中国银行智能贷利率3.5%起。 交通银行惠民贷优质企业客户最低年利率可达3.3%。 农行网结贷款最低利率可达3.45%。 建设银行面向优质客户推出年利率低至3.5%的贷款。 参与申请的客户还有机会获得话费、红包等礼物。
随着消费贷款“价格战”打响,贷款利率一降再降。 目前,浦发银行提供最优惠的利率。 “双十一”期间,本行客户通过“普善贷”授信审批并完成授信合同,将有机会领取一年期3%年化利率(单利)息票。
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对促进消费发挥着积极作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不仅可以直接降低消费者消费信贷成本,降低消费者利息消费领域的支出,也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者。 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将进一步有助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消费贷款成为利润增长动力
“双11”期间银行为何大力推广消费贷? 董希淼认为,作为银行零售业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贷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双11’是传统的电商购物节,一些银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广消费贷款。”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红艳认为,今年以来,实体部门贷款需求疲软,银行业普遍面临优质资产稀缺的问题。 “‘双11’期间,银行以消费贷款的形式在支付过程中提供补贴,更贴近真实消费场景,资产质量更可控。”
消费贷款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招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980.95亿元,增长47.4%。 主要国有银行也不甘落后。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8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51亿元。 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上,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表示,今年该行消费信贷预计突破4000亿元,实现45%以上增速。
“今年房地产市场相对疲软,一些银行希望通过发放消费贷款来弥补个人住房贷款的下降,以维持收入和净利润。” 董希淼说道。
“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正常、消费复苏,银行积极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以扩大利润空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道。
消费贷款利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宏观利率下降的传导。 周茂华表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激烈,部分银行希望通过优惠价格获得竞争优势。
薛红艳认为,消费金融行业内部分化加剧。 在三足鼎立的消费金融市场中,银行仍占据绝对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客户下沉和拥抱场景进行差异化竞争,而小贷公司则通过资本补充进行竞争。 渠道狭窄,他们正在慢慢落后。 “随着消费贷款地位不断提升,银行值得投入更多资源。”
近年来,我国存款利率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多次下调政策利率,并两次实施降准。 “银行资金成本大幅下降,银行有能力、有空间降低消费贷款利率。” 董希淼说道。
专家建议个人理性消费
还贷费用不应超过收入的一半
笔者调查发现,申请低至3%的低利率消费贷款并不容易。 目前,银行会根据数据模型审核借款人的个人信用状况、社保、公积金、银行对账单、职业等。 招商银行广州高新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笔者:“每个人的贷款金额都不一样,客户需要下载APP来测试贷款金额和利率。”
多家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银行采用邀请形式的白名单制度,只有优质客户才能获得较低的利率定价。 交通银行广州高新支行一位客户经理直言,只有符合条件的指定客户贷款时才会展示优惠券。
随着消费金融需求的增加,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本外币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1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提高8.9个百分点。 这是非住房消费信贷的持续增长。 第三季度增长加快。
周茂华建议,消费者在享受消费便利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财务状况,避免过度负债。 同时,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机构渠道申请消费贷款,充分了解合同细节,明确消费贷款的约束条件、利息、金额、还款方式等,做到理性消费。
董希淼建议:“年轻消费者应将个人债务控制在合理水平,不要盲目借贷、以卡还卡、以贷还贷。一般来说,个人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最好控制在1/3以内。”
薛红艳表示:“银行机构可重点加强新市民消费贷款产品创新,帮助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促进消费升级,通过差异化发展,为消费贷款业务寻找新蓝海。”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