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各位兄弟,6瓶贵州茅台499元一箱,如果是假货,罚四块,茅台厂给你们发货,你们只有一次机会,用你们的手速来拼你们的”网速,你喝一滴假酒,我就进监狱。” ”。
双11,不少带货直播间打着粉丝福利的口号,上演主动砍价的暖心大戏,喊出“底价”、“骨折价”。 如果你在这种类型的直播上停留一段时间,平台算法就会不断的给用户推送这样的直播间。 凭借精湛的演技和团队合作,这些“脚踝”主播正等待着“算法”挑选来传递爆款。 他们也期待着直播间里的粉丝受到自己情绪的启发,点击下单。
如果消费者下单后搜索其他平台,会发现其他平台可能价格更低、货品充足,而且有些产品可能只是“直播间”的专属产品,或者是边缘大品牌的山寨产品。 尽管此类直播间屡屡被媒体报道,但直播间“虚假低价”、“虚假宣传”、“边缘直播”等现象仍被禁止。
是真低价,还是噱头?
近日,一则“网红低价卖学习机居然贵了1700元”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刘媛媛和李佳琪直播间出售的学习机售价分别为5199元和4599元,而京东购销直播间售价为3499元。 但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抱怨,所谓的3499元根本就买不到。
有媒体针对消费者为何喜欢到网红直播间买东西进行了调查。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直播间更便宜”。 在一些顶级主播的直播间里,有时可以买到比品牌旗舰店价格更低、赠品更多的产品,但更多的“中腰主播”、“脚踝主播”并没有在直播间控制价格的权利。直播间。 很难判断价格和库存是真是假。
今年双11,有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在抖音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一款399元的微米5G 64G内存手机。 当他们在其他平台搜索该手机时,有商店列出价格为188元起。 “主播一直强调这是一款原价近4000元的品牌手机,我也以为是小米品牌下的手机,但实际上只是工厂产品,与小米无关。” “小米。有的直播间卖苹果电脑999元。”说着我就降低了5000多元的价格,给粉丝福利。 当我下订单时,我发现这是一台二手电脑。 在一些平台上600多元就能买到。”
据悉,涉及低价噱头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机、酒类、化妆品、保健品、金属饰品等高利润、低透明度的产品。 即使是知名主播,带货时也常常“翻车”。
今年2月,“嘎子哥”谢孟伟在自己的直播间销售手机时,声称该手机的官方售价为8999元,但其直播间的售价仅为1999元。 随后,有数码博主评论称,该手机是代工机。 ,价值高达999元。 潘长江购买白酒的事也曾引发争议。 据媒体报道,他曾在直播中表示,“我认识茅台董事长已有十多年了。 昨晚我把他灌醉了,让他签一份合同,给我定价权。” “市场价四万多(一盒),我就卖两万多。”
上述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表示,这种虚假价格的现象在直播间非常普遍。 例如,主播声称一箱贵州国宾酒的价格为2398元。 几番渲染气氛后,他最终将价格降到了2398元。 99元,而在其他电商平台,81.1元就不用抢了。
双11期间,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不少以“茅台”、“国贸”、“贵州酱”等关键词为卖点的白酒直播,宣扬所谓的“高端”。结束酒”。 其中一个直播间里,主播介绍了一款酒,名叫“茅台镇核心产区郭江”,这是一款真正的小批量酒,外面售价998元。兄弟,我付钱给你10秒抢到,你就算用一万个直播间,也拿不到这个价格。”
最终,这箱来自“茅台镇”的茅台酒售价为49.9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在其他平台上,同一款酒的售价也为49.9元,有的平台甚至价格更低,为39.9元。
这种直播方式在一些卖“名牌包”、“名牌衣服”的直播间显得更加离谱。 在淘宝直播平台上,一位主播声称,自己花一万多元买的一款名牌包包,现在折扣9990元,只要100多元。 主播刻意避开“LV”品牌名称,但直播间销售的产品与LV包包的款式相似。
事实上,这是品牌价格控制范围内的“低价”。
在上述主播的直播间里,销售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首先,一些虚假报道是为了强调产品的价值、好处和稀缺性。 最后报出真实价格,让消费者感受价格差异。 这种巨大的差价会激发消费者秒支付的行为。
多位直播经营者向澎湃新闻表示,上述言论确实是专业套话,也是为了营造直播间价值感的行业惯例。
“一些直播间获得的所谓低价利益,其实都在品牌的价格控制范围之内。 品牌不会为了吸引流量而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 主播刘良告诉澎湃新闻。 在直播间里,所谓的低价还有更多的“噱头”。 “为了保障各渠道的销售利益,品牌方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全国范围内的销售价格,或者可能会有小幅波动,但会控制价格区间。很少有给直播间的价格低于给经销商的价格。”
对于一些业余主播和各大批发市场播音的人来说,业内人士直言,他们选择的产品大多是无品牌的厂货。 现在一些批发市场和小商品集合地都支持一件代发。 这些主播已经开始发挥着吸引流量的作用。 低价拿到厂货后,有一定的加价自由度。 “消费者很难比较此类产品的价格。主播不会透露哪种产品已售罄。这对他们来说是‘商业秘密’。”
此外,商家其他门店在主播带货时配合主播调价也成为行业内的基本操作。
主播秦飞告诉澎湃新闻,为了配合主播的低价噱头吸引销量,一些中小品牌会把一款产品以极高的价格放在其他平台的品牌旗舰店上。 其实,产品链接和“官方价格”并不是真正为了消费者购买而设定的,只是专家在直播间带货时展示给大家看的。因此,在直播间带货时在直播间带货时,会利用房间、PPT或展板直接展示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的品牌官方价格,以验证“真实低价”。通常这个假链接会在直播开始前上线,直播结束后半个月内就会下架产品。
秦飞进一步表示,为了不影响其他渠道的利益,一些品牌会专门针对某场直播推出新的SKU,而不影响其他平台的正常销售。 新的SKU将通过原品加赠品的方式推出。 多种组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在卖货时都会附上很多赠品,通过品牌仓库里的产品排列组合,送给不同的专家。”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采访中,多位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剧本式销售、先涨价再降价的方式在直播行业中存在已久,主要是因为这些方式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产生购买欲望,从而增加销量。销量和利润方面,“虽然这些方式含有一定的欺诈成分,但由于监管相对薄弱,主播们还是会冒险使用这些方式。” 中国数字与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向澎湃新闻表示,直播平台过去几年对主播的审查和监管逐渐加强,但治理仍面临挑战,需要更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手段来规范直播和销售。
对于直播间的违规行为,从事直播运营的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各电商平台已经能够自动识别、检测直播间的言论。 “主要涉及宣传中的词语使用,不能违反广告法。 比如你不能说Limit字,我们不能说功效,但至于产品的真伪,特别是价格,平台无法检测到,可能要靠消费者举报。”
也有平台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平台经营“副业”直播间有一定难度。 “比如,对于一些卖假大牌的直播间,如果品牌愿意站出来,我们愿意配合调查取证,但现实情况是,大牌不重视”到这些小工作室。”
农业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电商直播“新农民”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袁帅告诉澎湃新闻,主播和直播平台可能已经默许了这些因为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行为,导致这些行为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治理需要直播平台、商家、主播的共同努力。首先,平台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其次,要加强对主播和商家的规范教育。最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先涨价后降价”的涨价行为是否属于虚标原价的违法行为,北京嘉伟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涵表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涉及到如何界定“原价”。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解释〈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有关条款的通知》,“原价”是指经营者七天内在该交易场所作出的带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距离此促销活动还有几天。 ; 若前7天内无成交,则以本次活动前最后成交价为原价。 因此,主播在促销活动中使用“原价”表述,或者使用“每日价”等类似表述实际传达“原价”含义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赵占占表示,如果主播存在虚假价格广告违法行为,消费者可以向物价主管部门举报。 赵占汉还提醒,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直播间产品前,对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近期的市场价格、质量等。 不要相信直播间里的“陈词滥调”。 其中不少是主播为了营销目的而做的,有的可能夸大甚至违法。
今年的双11还没有结束。 去年双11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3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了网上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期间,共收集50.9万条消费者维权舆情信息。收集“直播卖货”负面信息,占“投诉”总量的9.3%。 其中,假货、错货、折扣差异等问题是主要问题。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刘良、秦飞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