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外媒一则消息引起市场轩然大波。
路透社今天下午发布消息称,中国法规要求平安集团收购深陷债务困境的房地产公司碧桂园。 “其中两名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已指示上述两家公司所在地的广东省政府帮助安排平安收购碧桂园。” 对碧桂园的救助。”
对于上述消息,中国平安迅速澄清,“公司郑重声明,该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公司从未收到过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的任何相关要求。”
或许是受此消息影响,香港地产股持续上涨。 截至收盘,融创中国涨逾30%,旭辉控股集团涨18%,碧桂园涨12%,富力地产涨8.4%。 不过,中国平安股价回落,A股跌幅1.16%,H股跌幅超过5%。
该消息引发双方股价波动
几乎在路透消息发出的同时,中国平安的股价开始出现波动。
中国平安在A股和H股市场均下跌。 A股股价跌幅超过1%,H股股价跌幅更大,一度跌幅超过5%。 另一方面,下午碧桂园股价继续上涨。 也带动香港内地地产股继续上涨。 截至收盘,融创中国涨逾30%,旭辉控股集团涨18%,碧桂园涨12%,富力地产涨8.4%。
中国平安坚决否认收购碧桂园的消息。 公司发布声明称,注意到路透社发布的新闻报道称公司应相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并承担其债务。 公司郑重声明,该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 公司从未收到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的任何相关要求。 此前,公司收到相关询问时,已向路透社提供书面澄清,但路透社仍坚持发布相关虚假报道。 本公司对此深感遗憾。
上述声明发布后,平安A股、H股逐渐企稳。 最终A股下跌1.48%,报收于44.63元/股。 H股收跌5.41%。
中国平安表示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中国平安曾是碧桂园的股东之一。 据香港联交所披露的信息,8月11日,平安资管在市场上出售碧桂园股票1409.4万股,套现1381.21万元。 交易完成后,平安资管对碧桂园的持股比例从5.04%下降至4.99%。
今天下午,中国平安向记者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10月10日,碧桂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希望通过寻求整体解决方案,以时间换空间,全面解决公司当前的海外债务风险,让公司有机会用实际行动解决公司当前的海外债务风险。行动起来,奋力拼搏,化危机为生机,回归世界。 保持良好的发展轨道,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员工、债权人等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公告称,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进入2023年以来,集团销售承受较大压力。根据集团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2023年1月至9月,集团实现股权销售约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65.4%。 其中,2023年9月股权出售金额约为人民币61.7亿元,连续第6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80.7%,较2021年下降86.5%。同时,在行业销售环境尚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集团资产处置和销售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预计中短期内集团流动性将持续紧张。
中国平安前三季度营业利润1124.82亿元
不久前,中国平安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
总体来看,中国平安的经营业绩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业利润1124.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5.75亿元,年化经营ROE为16.7%。 平安集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 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0.9%,超出市场预期。
11月6日,在中国平安2023年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中国平安管理层首次深度披露其综合财务模型。 截至2022年底,平安拥有客户2.27亿户,是2015年的2.1倍; 客均合同数2.97份,是2015年的1.5倍; 客均利润585元,是2015年的2倍。运营“三位数”的提升直接带动个人业务整体运营利润高质量增长,到2022年底将达到1326亿元,是2015年的4.2倍。 2015 年。
与此同时,平安管理层为集团综合金融制定了长期目标——在综合金融的带动下,集团个人营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个人客户数量增至4亿户,个人客户数量增至4亿。每个客户的合同增加到5个以上客户,每个客户的利润增加到800元/客户。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