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万联证券李莹10月16日在研报中表示,此前受疫情压制的医美、化妆品需求将在2023年得到释放。外表经济下,化妆品、医美需求旺盛以及多项化妆品、医美相关法规发布,合规化妆品、医美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洗牌。
医美护肤品成分中,市场上有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植物活性成分三种。 相比之下,胶原蛋白在提供结构支撑、促进止血和细胞粘附、刺激细胞再生和增殖、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为衰老和问题皮肤补充营养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生物特性。 其分子量比透明质酸小。 更大,对皮肤修复和抗衰老更有效。 据Frost&统计,预计2025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118亿元。2025年胶原蛋白的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越透明质酸,成为第一大原料成分。
根据Frost & 数据,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88亿元,2017年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1%。预计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1738亿元,约占市场份额规模是2017年的18倍,2021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
胶原蛋白分为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 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的优点是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但容易引起排斥反应,有一定的致敏风险。 重组胶原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合成,并通过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而生产的。 它需要更高的工艺技术,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相比具有显着优势。 具有低排斥反应、无细胞毒性、pH中性、较高的生物活性等优点。 此外,重组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在70℃以上,远高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40℃的变性温度。 因此,重组胶原蛋白更容易运输和储存。
开元证券黄泽鹏10月18日在研报中表示,2022年以来,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橘子生物、金博生物、创健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资本化进程持续推进,未来供给有望突破 推动行业进入供需共振发展新阶段,坚定看好赛道长期发展。 据Frost & 统计,2017年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渗透率仅为15.9%,2021年渗透率为37.7%。 预计2027年市场渗透率为62.3%,市场规模将达到1083亿元,是2021年的10倍。
胶原蛋白的下游应用可分为功能性护肤、医用敷料、医美材料、严重医疗、保健食品等。 东方财富证券高博文7月26日在研报中表示,功能性护肤品是一个研发门槛相对较低的终端。 应用领域,相关公司分为两类。 一是以橘子生物、科力金、创尔生物、创尔美、创福康为代表的专注于胶原蛋白赛道的公司; 另一类是由早期的医疗机构组成。 药妆渠道从药品到化妆品,为敏感皮肤或皮炎等问题皮肤人群积累了资产,并从玻尿酸或植物源成分扩展到胶原蛋白领域。 代表品牌有福尔佳、禅研、福庆等。 和薇诺娜等人。 真正的医疗和医美植入物通常源自猪、牛和鱼等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制造商。 核心单品支撑性能,如益尔康仿生骨和胶原蛋白海绵、金博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植入物。 代理、台湾双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植入物、贝迪生物胶原蛋白海绵等。
目前胶原蛋白产业链角色分工较为清晰,以橘子生物、金博生物、创尔生物等集研产销为一体的企业为龙头,江山聚源、创健医疗、益尔康等是差异化原材料的优质上游。 、丸美株式会社、华熙生物科技等美妆品牌企业通过与上游的合作,推动了下游用户理念的普及。
除上述公司外,A股上市公司中,振东药业于2019年与山西金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人体胶原蛋白”产品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东宝生物胶原蛋白可作为原料应用于医疗美容(药膏、化妆品)等领域; 江苏吴中拥有重组胶原蛋白品牌“盈富源”,引进美国成熟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上海证券王攀等人在9月24日的研报中也建议重点剥离房地产,聚焦健康养生,拓展估值相对较低的胶原蛋白业务。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