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首先,从“扩货币”到“扩信贷”必须顺利过渡,这有利于释放增量流动性,为“估值复苏”提供支撑;
其次,国内经济触底反弹,往往伴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复苏。
虽然本轮A股的“市场底部”已经出现,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弹。 张弛表示,一方面,从估值来看,“估值底部”已经出现,但估值扩张的动力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就房地产而言,年初以来其风险趋势有所扩大,成为国内经济的一大问题。 存在着恢复随时可能被“中断”的隐患。
展望后市,张驰表示,9月份居民中长期信贷改善,有利于遏制房地产风险加剧,缓解投资者对国内经济潜在风险的担忧,从而增强基本复苏的可持续性逻辑; 但“M1%-短期“融%”并未见明显改善,意味着估值扩张动力依然不足。因此,呼吁加快设立“稳定基金”,注入增量流动性流入市场,推动A股市场表现回归更加理性的基本面逻辑。
海外平准基金做法检讨
从实践来看,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地区使用股市平准基金的情况较多,而在欧美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准平准基金”更多的表现为一揽子救助措施。 平准基金的效果与平准基金的规模、启动时机以及配套政策有关。
东吴证券宏观团队分析认为,日本股市干预基金特点比较鲜明:成立时间较早、救市次数较多、有央行直接注资措施。 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政府就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平滑股价的下跌。 此后,日本分三个时期推出平准基金或更直接的方式救市:
①1963年,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受到美国国内融资增税政策的影响。 日本大量投资信托基金终止合约,对日本股市造成冲击。 1963年底,日经225指数较当年高点下跌26%。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召集银行和证券公司商讨市场救助策略,并于1964年1月成立了日本相互证券基金,由14家银行和4家证券公司投资。 其向股市投入1900亿日元救市,主要买入100余只股票。 指数成分股下跌。 1965年1月,政府再次增购3200亿日元的成分股以外的股票,以稳定局势。 经过两次进场后,日经225指数终于止跌并于1965年第三季度反弹。
②1995年,股市泡沫破灭并逐渐企稳后,日本经济再次走弱,加上地震灾害的影响,日经225指数上半年蒸发近4000点。 1995年6月,日本政府组织银行业设立股市稳定基金,投资约2万亿日元。 刺激之后,日经225指数基本抹平了年内的跌势。
③2010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加严重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更为直接的措施——央行通过信托购买ETF和股票。 当年规模达到1万亿日元,迅速增加了股市的流动性。 2012年,黑市田东炎上任后,央行加大了直接入市力度。 疫情发生后,日本央行的购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仅2020年4月就购买了近1.5万亿日元的ETF。 随着日本央行的长期干预,日本股市在2012年触底后继续上涨。
另外,韩国平准基金成立后,多次压制股市大幅下跌,反应较快,救助资金入市后见效也较快:
① 1989年至1990年,韩国股市泡沫破灭。 韩国政府于1990年5月设立股市稳定基金,证券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总计投资4万亿韩元,9月又追加投资2.6万亿韩元。
②2003年,韩国信用卡危机引发的蝴蝶效应蔓延至股市,韩国证券业部门成立4000亿韩元的投资基金应对。
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韩国综合指数(KOSPI)在半年内蒸发了近一半。 韩国迅速设立平准基金,按月向股市注入流动性,股市见底。
④2022年,新冠疫情叠加美联储加息,韩国股市持续下跌。 截至9月份防控放松,KOSPI指数年内已下跌25%。 韩国金融业10月份推出了一揽子救助措施,包括购买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 股市平准基金重启,韩国股市当月企稳。
基于以上做法,中信证券程强总结了三个特点。 (1)大规模平准基金往往是为了应对危机和恶意卖空而推出的,小规模平准基金运用得当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经济增长触底期和恢复期推出的稳定资金往往效果较好。 (三)平准基金的推出如果与一揽子货币、财政政策相配合,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现实与市场预期之间的良性循环,取得更好的效果。
设立平准基金需要注意什么?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院金融团队认为,短期来看,平准基金的入市效果主要取决于资金规模和当前市场估值水平,长期来看不会改变市场运行节奏。学期。 其中,设立平准基金有其合理性,但应避免投资过程中潜在的道德风险。
上述团队指出,根据海外经验,特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经验,平准基金的募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需要精心设计,例如避免潜在风险。市场救助中的道德风险。
东吴证券宏观团队也提到,根据国内外实践,使用“平准基金”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与常态化“平准基金”相比,全权资本干预效果会更好。 反面教材是金融危机后(2000年以后)的日本和台湾; 其次,“维稳资金”入市需要“门槛”和“时机”。 股票会大幅下跌,市场会陷入非理性。 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其他常规政策效果有限、交易量低迷是采取行动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