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统计显示,从国庆节到10月底,等待发行的基金已有40余只。 加上目前正在发行的58只基金,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共有近百只新产品将争夺发行市场。
但另一方面,基金发行几个季度以来一直平静。 同源统计显示,截至10月7日,以起始申购日计算,今年公募基金发行总量为7404亿股,而2020年为3.14万亿股,2021年和2022年为2.96万亿股全年1.47万亿份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平均发行份额仅为8.77亿份。 过去十年,只有2016年和2017年的9.1亿份和8.01亿份可能具有可比性。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发行乏力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不足以及现有产品饱和。 那么,到2023年第四季度,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扭转呢?
业绩拖累基金发行量
“即使到2022年,基金发行量也会比现在翻倍。” 一位基金市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以前出差的时候,我背着一个包,我很清楚自己要去哪里,能实现多少成长。现在每次出差,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抚我的客户,我再也不敢指望销量有任何增长。” 人们说。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发行市场的“寒意”首先与基金业绩密切相关。
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7.61%和-9.41%。 过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的平均回报率都是负数。 也就是说,投资者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大多数投资者这几年获得的超额收益几乎已经耗尽。
“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公募行业“看天气”的增长模式依然如故。 一旦“恶劣天气”出现,必然会拖累规模增长。 此外,近三年大量同质化产品的集中推出,也使得新产品缺乏“新鲜感”,难以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9月28日,公募基金数量从2013年的1727只增至11181只,增长近7倍。 与2020年底的7422相比,也增长了50%以上。 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比约为60%。
市场有望在第四季度出现逆转
无论是业绩还是发行,公募基金都渴望赢得扭亏为盈。 那么,四季度市场能否出现转机呢?
对此,民生加银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监孙伟表示,经济温和复苏会给整体市场带来机会,但空间并不大。
“当前背景下,结构性机会较多,比较大的机会需要重大的产业变革或者技术创新。” 孙伟解释道。 具体来说,他首先看好科技创新企业,包括AI。 、自动驾驶、机器人革命等。下一步可能会重点关注军工、医药、半导体等,以均衡的投资组合配置获取收益。
建信基金股权投资部总经理陶灿表示,近两年,景气投资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动量、反转等交易因素明显跑赢。 以蓝筹股为代表,其利润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估值已调整至较低水平。 陶灿认为,当估值被压缩到极致并等待经济企稳时,热潮投资将再次发挥作用,而未来业绩增长潜力大的板块往往更容易获得估值修复的灵活性。
博时基金认为,A股的高性价比是当前反弹的基础,但反弹的可持续性仍取决于政策效果的验证。 结构上,建议攻防兼备,顺周期+成长的配置。 一方面,我们关注顺周期性和高股息的交集,具有向上的概率,可以增强投资组合的防御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增加技术增长,以进一步增强产品组合的进攻性。
“与投资者站在一起”
在基金业绩下滑、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头部基金公司正在行动。
公开信息显示,20只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创新浮动利率基金正在节前、节后发行。 9月21日,富国基金宣布,旗下富国愿景精选三年期定期开放混合基金将于9月28日至11月3日公开发售,标志着该批创新浮动利率基金首次推出。 。
9月15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宣布,旗下交银施罗德瑞源三年定期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12日至10月25日发售。据记者了解,获批产品的多家公司包括华夏、兴证国际等已开始积极准备,节后将陆续公布产品发布时间表。
据了解,这些产品极有可能由长期业绩稳定、管理规模适中的“实力派”基金管理人主导,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凸显长期理念。
除了已经公布的交行施罗德杨金金和富国基金浦世林之外,据基金人士透露,华夏基金的浮动利率基金中国新兴回报将由实力雄厚的基金经理王俊正管理。 在加入华夏基金之前,王俊正曾任职于工银瑞信基金,并于2015年3月开始管理工银美丽小镇。管理期间,任职期间回报达到146.3%,其中超额回报达到143个百分点,任职期间年化回报率为12.76%。
据相关人士透露,兴证环球的浮动利率基金将由实力派老将何一光管理。 作为原长城基金“股权经理”,何一光长期管理的长城中小盘成长、长城安信回报、长城智能产业组合分别取得了73.87%、60.68%和111.93%的回报。
“如何一方面优化布局,另一方面实现与投资者的风险共担,是公募基金行业今后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政策底”到“市场底”还有多远?三大公募把脉四季度A股投资
下半年以来,重大政策密集推出、快速落实,内外因素悄然变化,投资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底部持续显现。
“政策底”到“市场底”还有多远? 这或许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A股的主旋律。
对此,上海证券报记者邀请博时基金首席股票策略师陈贤顺、安信基金平衡投资部总经理张静、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李淑艳,就当前A股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的资产
上海证券报:前三季度A股市场有哪些特点?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贤顺:在经济预期疲弱和海外利率高企的背景下,市场整体表现疲软。 上半年,TMT和中兴通讯双主线较为清晰; 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主线模糊,高分红的防御性品种表现较好。
张静:今年的宏观投资组合是“宏观温和复苏+利润稳定+流动性稳定+风险偏好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A股的运行特点体现在小盘股指数明显跑赢大盘指数。
在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股市陷入存量资金博弈,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 资金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资产,短期资金的博弈情绪造成主题投资主导的局面。
李淑艳:前三季度国内经济高开后回落。 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消费子行业数据略显疲弱。 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一些损害,但尚未下降。
AI技术突破后,市场出现一轮明显的AI主线行情。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下跌的格局。
“市场底部”通常跟随“政策底部”
上海证券报记者:7月底以来,多项重大政策陆续推出。 释放出哪些信号? 从“政策底”到“市场底”需要多长时间? 你怎么认为?
陈贤顺: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以来,监管层已经释放了明确的经济和市场信号。 房地产方面,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认房不贷”等政策相继出台,需求端放松信号已明确; 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发文要求收紧IPO和再融资、规范减持等; 汇率方面,央行宣布降低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稳定汇率政策也在持续发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见底”通常紧接着“政策见底”。 目前,市场性价比处于良好位置,但“市场底部”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房地产基本面和汇率数据进一步确认。
张静:市场很难预测。 提振信心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刺激作用,可以通过平衡策略来应对。 投资层面,密切关注基本面变化,根据不同股票不同阶段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自下而上的选择; 在行业层面,坚持平衡原则,将仓位分散到相关性较低的行业,降低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李淑艳:美国经济持续超预期,美债利率持续走强,国内利率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由于通胀压力较大,海外货币政策趋于鹰派,对国内汇率造成一定压力。 在此背景下,政策推进更加关注降低中国宏观经济风险。 基于此,市场短期内很难出现强劲复苏和大幅上涨。
牢牢思考底部,保持看好市场
上海证券报:您对四季度A股市场有何展望? 什么原因?
陈贤顺:坚定底线思维,对市场保持乐观态度。 一是“政策基础”更加夯实。 政策组合,市场对国内“政策底”的共识预期正在快速形成。 当前底部位置明确,要积极参与底部行情; 其次,随着经济持续回暖,下半年A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这对“市场底部”形成了坚实支撑;第三,A股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胜算较好;最后,受汇率压力、美债利率上升、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外资流出压力较大。目前这些因素有所缓解,预计将带动外资风险偏好回升。
张静:上市公司主动去库存即将结束。 在PPI触底反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A股有望触及本次下行周期的低点。
考虑到主要指数估值回落、人民币汇率可能反弹等因素,市场企稳后大概率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中期增长空间和增长逻辑稳定的成长性行业,有望在市场风险偏好企稳后迎来反弹机会。 总体来看,A股市场有望维持风格活跃、核心资产状况改善的市场环境。
李淑艳:指数将延续弱势上涨趋势,企业利润将进入弱势复苏期,趋势机会难以显现。 市场可能进入快速轮动,配置思路以平衡轮动为主。
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
上海证券报:四季度A股将有哪些投资机会? 投资主线和投资逻辑是什么?
陈宪顺:当市场见底,新一轮上涨趋势即将开始时,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沿着顺周期和成长两端进行配置:
一方面,关注顺周期性和高股息的交叉点可以增强投资组合的防御能力。 当市场面临不确定性时,高股息策略很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同时,随着政策不断加码,经济复苏趋势得到确认,顺周期方向将有良好的修复空间。
另一方面,技术增长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 当底部反转发生时,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提升,增长方向往往表现良好。 其中,TMT方向经历了明显的估值消化,部分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性价比。 待四季度风险偏好逐渐回暖、美联储加息见顶后,将更加受益,有利于估值修复。
张静:建议重点关注三个线索:一是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企稳,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医药等方向,重点关注估值合理、经济稳定或边际改善、复苏需求旺盛,产业结构改善。 、细分方向及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个股;
其次,在中期宏观周期弹性较弱的背景下,在估值较低且经营状况确定性改善的领域,估值中枢有望上升;
三是关注充分调整的低估值央企、机器人等从AI产业链扩散出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随着行业反腐推进,医药领域部分个股经历了短期大幅回调,存在布局机会。
李淑艳:随着市场的波动和上涨,我们会通过选股获得超额收益。 我们将在战略上保持中立立场和平衡配置。 随着美国通胀进一步走弱、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国内政策压力减轻、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弱,预计明年可能出现明显的结构性机会。
发现新的进攻机会后,建议进行相对集中的投资布局。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