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当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今年5月喊出“生成式AI的临界点即将到来”时,一场围绕全球算力产业链的竞争也在同时展开。
“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总算力来看,位居全球第二。” 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在2023年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上表示,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力、重要基石推动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产业链上的企业也感受到了这场算力革命带来的机遇。 “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布局。” 超融合一位经理告诉记者,无论是智能计算,还是具体到大规模模型算力,国内(企业)投资和部署的规模都在加速。
AI计算需求“跳跃”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2022年我国核心算力产业规模已达1.8万亿元。
根据《2022-2023年全球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每在IT上花费1美元,可以带动15美元的数字经济产出和29美元的GDP产出。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算力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就会增长3.6‰,GDP就会增长1.7‰。
工信部1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个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1.97万亿浮点运算(),排名世界第二。 此外,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了130条主干光缆,数据传输性能大幅提升。
到2022年底,我国在用标准机架将超过650万个,总算力达到。 相比之下,今年前 8 个月分别增长了 16% 和 9.4%。 IDC数据显示,受AI影响,2022年至2026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3%。
“重塑结构的大门已经打开,国内计算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超融合董事长兼CEO刘洪云用“跳”来形容当前的行业现状。 他认为,大型模型正在对AI算力产生更多需求,进入“智能计算”时代。
“大型语言模型的参数从 2018 年的 1 亿增长到 GPT-3 的 1000 亿,用了 21 年的时间,5 年间增长了 1000 倍。相应地,这些模型对算力的需求每年增长 10 倍。” 18个月,也就是摩尔近年来在稀疏计算MoE理论的帮助下,出现了万亿参数甚至万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 刘红云在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多模态AI的兴起将带来更复杂的模型,以及更大的算力要求,大模型对AI就像陆地对各种动植物一样,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和质量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
超融合所在的行业是算力产业链中的“服务器”环节。 目前,该公司在行业中的份额已达到前两名,仅次于浪潮。
对于超融合这样的算力产业链玩家来说,AI时代万亿参数的大型模型不断涌现,对多样化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天眼查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与“大车型”直接相关的融资事件已超过20起,与大车型相关的专利申请超过40件。 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时代,语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AI技术迅速崛起,塑造了更广泛的数据形态。
随着AI大模型进入行业,带来的算力也将体现在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河南、杭州、成都、武汉、上海、宁夏等地相继出台支持算力发展的政策,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
有哪些要点? 挑战在哪里?
然而,算力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算力消耗、算力不足等风险和挑战。
据业内统计,在 1000 个 V100 GPU 上训练 GPT-3 大模型需要 14.8 天。 在数据中心PUE为1.1的情况下,总能耗将达到。 ,单个大模型训练的功耗相当于一个人4年的总功耗。
此外,算力市场的供需仍存在缺口。 据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三年产生的新数据量将超过过去三十年的总和。 然而,数据总量在不断增长,而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数据比例却可以忽略不计。 在关键技术方面,比如在服务器芯片领域,无论是通用处理器还是加速处理器,英特尔(Intel)、AMD和占据了国内服务器芯片市场85%以上的份额,供应量也达到了85%以上。高性能芯片不足。
“算力需求的变化也在倒逼我们向上游走,与生态伙伴合作,围绕服务器基础重塑架构。” 超融合全球及销售服务部总裁张晓华告诉记者,算力产业最关键的是生态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识和推动。
“生态我们定义了多个维度,销售、服务、上游供应商、联合创新实验室、软件服务商、行业标准组织,从制度、激励、权益、支持、服务等方面为合作伙伴企业提供支持。” 张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内部采用的“双生态”模式,一方面与全球头部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实现国产软硬件产品的自由组合。比如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虚拟化。
除了布局软硬件生态外,中国厂商在算力消耗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其中液冷技术成为主攻方向。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厂商,超融合、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服务器厂商纷纷投入液冷设备建设。 为了解决能耗问题,三大运营商计划到2025年大规模应用液冷,超过50%的数据中心项目将采用液冷技术。
“从整个液冷架构到液冷的实现,再到液冷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最关键的散热环节,技术已经迭代到了第四代。” 张晓华告诉记者,研发的节奏是产品一代、研究一代、运营一代。 目前,已与多家产业合作伙伴建立了10个XLab联合创新实验室,涵盖从材料到器件、板级元器件到设备级、生态到数据中心各个层面的关键技术。
“技术突破是算力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密切跟踪全球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趋势。” 金壮龙在算力大会上表示,要加强系统创新,牢牢把握发展引领。
此前,工信部拟出台政策文件,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算力综合供给水平。
在本次大会上,金壮龙强调,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高算力芯片正在加速迭代升级,一批行业骨干企业蓬勃发展。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牵引作用,聚焦计算、网络、存储等关键环节,聚集科技力量,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尽快,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