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中信建投认为,政策底部和经济底部的双重确认将推动银行估值持续上行。 此前,银行估值面临政策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利润分享”是政策压力的核心。 央行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和净利润水平,是政策见底的积极信号。 政策压力导致估值折价将首先得到修复。 经济方面,政治局会议后,随着城市投资、房地产、经济三大拐点的确立,对经济拐点的预期开始构建。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将是见证经济拐点从预期变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内,政策+经济双底拐点的确立有望推动银行估值持续走高。
全文如下
中信建投| 银行利润让步期结束,底部拐点确定
政策底部和经济底部的双重确认,推动银行估值持续走高。 此前,银行估值面临政策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利润分享”是政策压力的核心。 央行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和净利润水平,是政策见底的积极信号。 政策压力导致估值折价将首先得到修复。 经济方面,政治局会议后,随着城市投资、房地产、经济三大拐点的确立,对经济拐点的预期开始构建。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将是见证经济拐点从预期变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内,政策+经济双底拐点的确立有望推动银行估值持续走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第1栏“合理对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一、追根究底,央行明确表示将保持商业银行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优惠期的结束意味着政策的结束已经揭晓。
央行在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二专栏《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理性看法》中,表达了银行利润用于补充资本金、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观点,但仍指出: “银行可以适当降低短期利润增速。过高的要求,给实体经济带来好处。”
但在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1栏《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中,一方面明确指出商业银行需保持合理的利润和净利息水平保证金,首次提及利率保证金指标。 另一方面,强调合理的净息差和利润水平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应对滞后的信用风险,要有一定的财务准备和风险缓冲,没有提到利润分享。
在我们4月份的报告《利差触底并开启新篇章》中,我们通过对长期银行利差、收入、利润、资本和潜在风险暴露的平衡计算来解释“今天商业银行的利润不仅是明天放贷的生产资料,也是明天放贷的生产资料,也是应对未来潜在风险的储备,如果利差在目前的水平上继续下降,难以应对未来潜在的逆周期,资本或拨备底线可能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我们认为,这是2020年以来央行首次就维持银行净息差合理水平作出明确表态。 利率优惠期的正式结束,是银行业的重大变化。 利率期内,贷款定价只有向下的灵活性,没有向上的灵活性。 加息期的结束意味着贷款定价的上行灵活性已经开启。 虽然短期内支撑贷款定价快速上涨的宏观基础尚不牢固,但随着经济复苏和信贷需求的恢复,银行有望实现贷款价格和利差的双倍增长。
2、预计新增贷款利率持续单边下行、利差收窄的压力期或将结束。 2023年6月,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8%,同比下降28bps,较3月份同比降幅(-45bps)明显收窄; 贷款利率持续快速下降的周期或许已经结束。 我们预计新增贷款利率持续单边下行压力的时期或将结束,银行业利差触底回升,利差新趋势将成为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剂。
3、政策底部和经济底部双重确认,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此前,银行估值面临政策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利润分享”是政策压力的核心。 央行明确表态支持商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和净利润水平,是政策探底的积极信号。 我们判断商业银行利差期已经结束,利差已经见底。 近三年利差对银行业估值的抑制因素已解除,政策压力造成的估值折价将首先得到修复。 经济方面,政治局会议后,随着城市投资、房地产、经济三大拐点的确立,对经济拐点的预期开始构建。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将是见证经济拐点从预期变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内,政策+经济双底拐点的确立有望推动银行估值持续走高。
4、银行业配置方面,牢牢抓住7月份政治局会议确立的城市投资、房地产、经济增长三个拐点。
(一)经济复苏进度慢于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减弱。 一些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导致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 (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暴露集中,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较大,盈利能力大幅削弱。 (3)宽松的信贷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难以持续,对公司授信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公司理财业务。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