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刚刚过去的7月,沪深交易所IPO申报为零,引发各种猜想。 对于暂停IPO,市场上有多种声音。 有人认为,近期股市持续调整是由于新股发行过多,导致股市“流血”,因此呼吁暂停IPO。
“暂停IPO”的声音并非第一次出现。 近年来,每当市场波动时,总有一些人把目光聚焦在IPO上,并把IPO常态化视为罪魁祸首。 对此,笔者认为,一再纠缠暂停IPO救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干扰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不可取。
暂停IPO并不是稳定股市的好办法。 股票市场的走势受企业基本面、投资者风险偏好、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 IPO融资增加与股市下跌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从历史经验来看,暂停IPO救市的效果并不好。 A股过去曾多次暂停IPO,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多,但都没有改变市场的基本趋势。
随意按下IPO“暂停键”对市场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优质企业的上市被迫停止。 融资难、过度依赖间接融资问题仍未得到缓解。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影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减弱。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准入“收紧”,上市公司资源稀缺性加剧,炒作空壳资源的趋势或将相应抬头。
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定价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迈出决定性一步。 “暂停IPO救市”无疑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这不仅不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预期,还会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的运行。
近期,关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建议不断交锋,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意见分歧,缺乏共识。 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市场各方清醒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就IPO而言,不久前,证监会在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时表示,要“科学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和合理的方式。” 相信监管部门会协调一二级市场的动态平衡,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把握新股发行节奏。 短期内不会出现超额发行,也不会出现“急刹车”,而是会保持在合理区间。 为确保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良好发挥,有效防范市场运行风险。
与IPO数量相比,上市公司的质量更应该受到关注。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如果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出现问题,资本市场的基石就靠不住,价值投资就无从谈起。 这对中介机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介机构要尽快提高执业质量,强化把关水平,履行“把关人”职责,防止企业“有病申报”,从源头上提高投资标的质量。
在保持入口畅通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出口也可以缓解市场拓展的压力。 与成熟市场相比,A股年均退市率仍较低。 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对于失去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和业绩不佳的公司,要坚决清理、全部退,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市场整体投资价值。 这样,也可以减少市场扩张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
总之,IPO并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也不应该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 市场各方要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不放弃价值投资,共同保障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相关报道
经济日报:资本市场促进消费潜力巨大
经济日报:提高获得感是资本市场活跃的基础
经济日报 金官平:活跃资本市场需要多方努力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