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近两周来,政策不断出炉,朋友圈纷纷表示涨停板数次上调。 不过,在短期放量之后,市场博弈再次加剧。 投资者的情绪也充满跌宕起伏。 是“反弹减仓”还是“低点加仓”?
超跌反弹,还是下跌接力?
对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多数机构认为,市场仍处于上涨初期,预计指数将继续震荡上行。
中信证券认为,一方面,从总体看,下半年政策将继续以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为重点。 在政策加码和价格因素推动下,经济走势明朗。 上市公司盈利拐点临近,经济复苏可期。 另一方面,从小节奏来看,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有所不同。 长窗口期,主动资金潜力增量充足,三大主线出现积极变化。 依次向上旋转,无需高频切换。
中金公司认为,从后市角度来看,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估值在反弹后仍处于历史低位,仍有明显的提升空间,稳增长相关政策也在持续加码。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指数在连续上涨后虽然不排除短线复发的可能性,但反弹趋势有望持续。 我们对未来一两个月的市场表现持积极看法。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市场上涨趋势仍处于初级阶段,后续阶段将迎来政策与基本面更强的共振,风险偏好将持续恢复。 A股有望逐步转变为增量市场。 以2014年第四季度或2019年第一季度为例。
如果你想加仓,可以考虑哪些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逻辑:
既然这次市场的复苏主要是靠政策的帮助,那么我们把这次会议提到的重点方向梳理一下,然后跟着政策的节奏做一些布局,是不是会更有效呢?
具体来说,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消费、投资、货币、金融、房地产、产业相关政策都有部署。
1、消费领域:
这次会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要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拉动消费。” 有效供给”。
接下来,在消费领域,或有相关政策继续发力,或有望推动消费基本面进一步改善,进而推动板块市场复苏。
在具体方向上,会议明确指出了几个细分领域,即:“促进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接下来,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建议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等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恢复以及中长期消费升级趋势,前期领跌且估值较低的消费板块或将迎来逆转。
2、货币政策:
这次会议提出“发挥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保持汇率稳定。 因此,未来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需要加大调控力度,但同时也需要注重精准,不太可能随意“大水漫灌”。
因此,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仍是未来央行支持货币信贷总量的主要工具。 具体来说,在方向上,可能会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关注。 支持。
3、房地产领域:
此前市场对房地产政策的延续性存在担忧,但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及时”。 下半年的房地产政策值得期待。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放松步伐或将加快,同时一线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或仍有下调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关注房地产板块的预期差异。
4、产业政策: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未来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也值得期待。
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估值上涨后,新兴产业相关板块未来或将进入基本面驱动阶段,而中报前后的窗口期就是基本面数据的验证。 我们可能会从政策和技术两个角度寻找订单改善、业绩显现的领域。
从政策层面入手,建议关注数字基础设施、新创等。今年以来,多地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 未来,随着地方政府将逐步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而数字经济也是新基建的一部分,受益于稳增长政策。 因此,数字经济中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新创等领域的订单和业绩或将有望得到提振。
增仓的正确姿势有哪些?
1、固定比例加仓
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设定未来可能的总跌幅,然后确定你要加仓的次数,并且可以得到每次加仓的平均比例。 当基金净值与上次加仓相比下降至该比例时,进行下次加仓。
例如,如果您预测定投的基金未来会下跌20%,您打算加仓4次,那么当基金下跌5%时,您可以第一次加仓; 当基金下跌10%时,可以第二次加仓,以此类推。
2. 1234位置增加方法
定投投资者可以根据每次下跌的具体幅度,确定每次需要补仓的比例。
即当基金第一次大幅下跌时,我们加仓1股,当基金第二次大幅下跌时,我们加仓2股,当基金第三次加仓时,我们增持3股。 当基金第四次大幅下跌时,加仓4股,以此类推。
比如你现在有10000元加仓,第一次只需要加1000元,再跌就加2000元,再跌就加3000元,再跌就加4000元。
(文章编译自诺安基金、券商中国)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