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已成为提高药品质量的主流发展趋势。 尽管AI的存在,仍然难以缓解CXO企业的焦虑。 创新药企投融资节奏放缓、研发投入增速放缓等因素,成为束缚CXO企业的层层枷锁。 虽然市场正在看到AI的到来,但一个行业的升华并不是短短几天就能发生的,只能等待未来某个时刻的曙光。
近日,一则英伟达将投资一家AI制药公司5000万美元的消息,给不断下滑的CXO领域带来了想象。 IPO动态方面,CXO行业也展现出狂欢热情:药明生物分拆药明合联赴港上市,百应生物、派泰生物也相继发布招股说明书。 相关公司股价也随之上涨。 7月13日,宏博药业股价涨停20CM。当日,成都日立、北岭涨幅均超过7%。
其背后的市场逻辑是CXO行业的CRO公司在服务药物研发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对于完善数据库、建设具有高通量数据生成能力的智能实验室来说,这也是AI参与者的重要竞争壁垒。 因此,有分析认为,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或将成为AI+领域的最大赢家。
此外,AI制药更进一步。 6月27日,由生成型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学科技公司英芯科技宣布,已开始首批人工智能药物的人体试验,为中国特发性慢性肺病患者提供治疗方法。 慢性肺纤维化的新疗法。 这种药物叫做,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AI设计开发的药物。 已推进2期临床试验验证阶段,或将很快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AI制药公司英思智能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如果一切顺利,英思将成为首家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人工智能制药公司。
▌让市场“痴迷”的AI制药——CXO企业如何“吃不止一条鱼”
在生成式AI浪潮下,AI制药有机会给整个医药行业带来质变,突破创新瓶颈,解决研发效率的根本问题。 在人工智能的所有应用中,医疗行业位居首位。 数据显示,2023年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0亿元。分析人士指出,在AI与医疗的融合中,CRO公司拥有海量数据的优势。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CRO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服务药物研发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可以赋能和改进数据库。 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们重要的竞争壁垒。
研究结果表明,在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CRO公司可以节省34%的总体时间和30-50%的成本。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将研发外包给CRO公司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事件将达144起,融资总额达62.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6.66亿元)。 与2021年整体73例相比,总金额42亿美元的融资情况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国内AI医药行业代表性企业较多,如海泰泰克、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诺泰生物、凯莱英、博济药业等。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或将成为行业最大赢家。 AI+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CXO企业在AI医药领域的布局可以达到“一鱼多吃”的效果。 一方面,生成式AI提升靶点发现效率后,相关药企的研发效率也有望加速。 这无疑将提高整个创新药行业的繁荣度,进一步推动药企将研发等环节外包给CXO企业。 积极性。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涉足AI医药领域的A股CXO上市公司有药明康德、凯莱英、药师科技、宏博药业、浩源药业、美迪西、成都希拓等。其中,药明康德近年来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并开始招募算法和数据人才,其中药明康德命中业务部开始利用计算化学、CADD、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命中化合物的开发。 其他公司具体业务如下:
另一方面,一些CXO公司选择参与AI制药公司,同时成为后者的供应商,以赢得更多订单。 “AI加速了靶点的发现,但并不意味着用AI开发药物不需要临床试验,所以这部分可能还是委托给CXO公司来完成,所以如果AI药企起来,CXO订单也会随之增加。”增加,相当于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北京某私募股权公司人士表示。
但由于全球尚未迎来首个AI药物的上市,AI药物的潜力仍需通过实际落地项目来验证。 这意味着AI制药给CXO公司带来的业绩预期需要时间才能实现。 “现在很难说业绩能不能实现,因为还没有落地的药物。其实国内也没有看到太多利好的释放。但确实有时候股价总是跑在前面的表现。” 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相关媒体表示。
▌当CRO选择拥抱AI——棘手创新药“卖水者”CXO的焦虑
近来,AI领域一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医药行业也正试图趁此机会腾飞。 AI制药未来可能成为现实。 深圳市场某层级医药行业投资人向相关媒体记者坦言,虽然AI医疗发展迅速,相关研发企业也减少了重复自我认证的必要性,但市场对其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关注度仍然很高。怀疑。 2022年,全球不少AI药企都经历了合作交易、融资等重要事件,但从海外AI药企披露的年报来看,AI药企也有着和普通(生物医药)一样的烦恼:管道推进不顺利、疯狂烧钱却收效甚微、上市药品商业化受阻等。
AI技术的出现将加速临床前阶段药物的研发,因此将主要影响临床前CRO公司的价值。 但这种改变的天花板并不高,甚至可能只占整个药物研发的一小部分。 分析人士表示,临床试验的设计、适应症的选择以及这些研发的后端都不是AI能解决的。 这也让我们看好AI制药的赛道,但它不会成为扰乱行业的存在。 此外,很多化合物在药物研发初期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临床阶段却无效甚至副作用较强,尤其是人体试验,这是AI无法模拟的。 对于AI制药,投资者一定要思考清楚。 这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技术,但同时也要警惕短期投机导致的行业过热。 AI药品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图:药物开发流程示意图,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在AI制药美丽的背后,一些管线已经逐渐消失在市场视野中。 2022年7月,住友商事停止了第一个AI设计分子的研发,该分子是AI药物的先驱,因为第一阶段的临床研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而另一条管道DSP-0038,与公司合作住友也失踪了。 在官方网站上。
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利用AI寻找与衰老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的公司。 它开发了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PGD2-DP1抑制剂BGE-175,后来用于减轻COVID-19的严重程度。 二期临床试验直到2022年6月才完成,目前临床数据尚未公布。 此后该管道已从官方网站上消失。 市场仍在期待第一个借助人工智能研发成功的创新重磅药物的到来。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