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中国金融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该行理财子公司存续期内发行的权益类产品共计30只。 其中,净值低于1元的有19个,处于“断网”状态,占比高达63%,单品亏损超过50%。
股权银行理财
大面积“破干净”
银行理财一直是“稳健理财”的代名词。 为什么有些产品会流失很大比例的产品?
这源于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净值转型。转型后,根据投资资产,银行理财分为固定收益、股权、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混合等几大类。 其中,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是指投资比例不低于80%权益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该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与股票基金本质上相同,净值随市场波动。
股权型银行理财产品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才出现的。 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出现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股票。
从现有的30只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来看,截至7月20日,净值在1元以上的仅有11只。 其中,净值在1元至1.2元之间的有10只,净值为1.7312元的有1只; 其余19家净值低于1元,其中3家净值低于0.8元,也就是说,这3家净亏损超过20%。
对于上述现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股权银行理财的大规模“扰乱”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银行理财机构股权资产的投研能力有待提升;二是银行理财机构股权资产投研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股市本身波动较大,资产管理难度较大。
邮储银行研究员楼飞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补充称,近期权益类理财产品“断网”,主要是受股市波动回调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款理财产品净值已跌至0.4945元,意味着亏损超过50%。 该产品一季报显示,起始日为2020年5月26日,一季度末持有青岛啤酒、20国债09、贵州茅台、药明康德等资产。
除了收益率表现普遍不佳之外,股权银行理财数量也较少。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市场上共有理财产品34901款。 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多,占比90%以上; 而股票、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相对较少,两类占比均不足2%。
事实上,此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股权理财产品颇为热衷。 但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两次“赎回潮”后,净值大幅波动给银行理财子公司带来了管理压力。
除市场因素外,权益类银行理财数量少还与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缺乏认可、投资者网上购买不便、银行理财机构主动压力等因素有关。
明明认为,银行理财的历史沿革和目前的团队构成决定了其优势主要在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研究和管理; 同时,投资者购买权益类理财产品时习惯于直接选择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持观望态度。
冠少咨询创始人周益勤向《证券日报》记者补充称,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2021年上半年之后发行的,近两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断网”在所难免。 另外,权益类理财产品风险评级较高,基本从4级开始。根据监管要求,除非与客户约定,4级以上理财产品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购买。 因此,此类产品的销售方式与大多数客户习惯的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等销售渠道不同,销售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理财公司目前发行股权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试水。
银行理财子公司
提升投资研究硬实力
针对目前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突破”率高、产品数量少的现状,多位专家认为,一方面,此类产品发展空间巨大,银行理财机构应加强投研能力; 另一方面,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适度投资。
楼飞鹏表示,股权银行理财虽然占比较小,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财富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满足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明明还表示,该行理财子公司不仅要加强人才管理,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吸纳,建立专业的投研团队,提高投研硬实力; 还要加强宣传,改变投资者的固有认知,让市场接受股权理财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楼飞鹏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特点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 对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群体,可以适当配置权益类理财产品。
明明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前应了解产品的具体投资标的和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进行选择,并关注产品的流动性和提前支取规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例。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