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据汇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募基金ESG产品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公募基金的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进一步丰富和细化,ESG理念也进一步嵌入到投资研究框架、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实践中,通过本土化的解读和延伸,拓宽ESG理念的内涵,寻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品丰富化策略差异化
2023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的低迷并未影响ESG投资的热情。 汇诚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今年新发行ESG投资基金已达79只,发行总规模达280.23亿元。 全市场ESG投资基金数量达到774只,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达到6095.76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从主动股票型基金到被动型指数基金,再到REITs和债券型基金,ESG基金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和细化,投资策略也趋于多元化。
从ESG基金的表现来看,分化更加明显。 同源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市场上ESG基金回报率最高为55.31%,最低为-20.63%,相差超过70%。
事实上,与公募ESG产品成立之初仅投资新能源、环保等狭窄领域不同,ESG理念“本土化”后,覆盖范围更广,投资边界也更广。有效延伸。
以嘉实基金为例,其在公司层面成立了可持续投资业务办公室会议,制定了三项可持续投资策略。 目前,嘉实ESG评价体系已覆盖7000多家A股、H股上市公司和7000多家境内债券发行人。 能够更好地区分和识别ESG领先者和落后者,并提供前瞻性、高频次的ESG风险提醒和提高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回报和稳定性的机会。
“ESG不应该成为投资的束缚,而应该帮助实现更好的投资。” 嘉实ESG可持续投资基金经理蔡成峰表示。
ESG理念生根发芽
随着ESG理念的深入人心,公募基金不仅在投资领域,还在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实践中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近期,公募基金在ESG领域动作频频。 例如,6月底7月初,前海开源基金、博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前海联合基金等华南地区多家公募基金发布了2022年环境信息公开报告。
以博时基金为例,该公司近期完成了2022年运营碳排放盘查,并完成注销685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经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认定,博时基金核销的碳减排量大于实际碳排放量,实现了实际碳中和。
前海开元基金在《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中表示,该报告是公司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披露了公司2022年在环境和绿色金融领域的管理策略、实践和表现。公司高级管理层计划2023年成立ESG业务委员会,负责协调ESG管理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兴证环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兴证环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度碳中和报告》。 《兴证环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书》 2021年7月发布的《兴业证券环球基金》承诺,从2021年起,在经过碳审计后,其运营中将实现碳中和,并向社会公开其年度碳中和情况。 和行动。 此外,公司还在深化低碳金融、持续ESG投资倡导等多个维度践行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