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迎来一波清盘潮。 超过300只基金发出触发清算风险警告,136只基金已被宣布清算。 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很少成为爆仓的重灾区。 面对清算危机,有的基金公司主动清理“僵尸基金”,成功进入清算清算程序,而有的基金公司则保壳欲望强烈,多次在清算边缘挣扎。
许多次新基金诞生后不久就遭遇规模困难,面临“死亡”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是部分基金公司产品设计同质化以及管理运营能力的缺失。 但加速清算是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 除了积极清理僵尸基金外,基金公司还应在产品设计、策略制定、业务推广、费用结构等方面共同努力,增强产品竞争力,避免大规模清算的命运。
“清仓潮”来袭
6月30日,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6月27日,该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且有原因基金合同的终止。 《基金合同》终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等规定对基金进行清算。基金最后运作日为2023年7月4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将于于 2023 年 7 月 5 日开始。
同日,中银基金发布提醒公告称,截至2023年6月29日,中银裕利灵活配置混合已连续5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截至2023年7月6日末,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的,将根据基金合同进入清算程序,无需召开股东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参与投票。
上述公告只是这波基金清算的一个缩影。 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已有136只基金被清算,为近五年来上半年最多。 2019年至2022年,全年基金清算笔数分别为134笔、174笔、254笔、233笔。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债券型基金成为清算大军“主力”的情况相比,近两年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清算逐渐成为清算的重灾区。 今年以来,已清算的基金中,股票型基金40只,混合型基金61只,债券型基金仅23只。 2022年,清算混合型基金93只,股票型基金56只,债券型基金清算数量75只。
指数基金也成为爆仓风波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今年已清算的136只基金中,有40只是指数基金,其中24只是ETF和ETF挂钩基金。
“目前整个市场的ETF数量接近800只,不可否认的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因为ETF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投资者就越关注,很多小规模ETF不感兴趣,最终的命运就是走向清算。” 北京一位量化基金经理分析道。
上海证券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表示,基金变现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前环境下,大规模爆仓主要由四个因素造成。 一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一些认可度较低或认可度较低的基金比以前更容易变现。 这是主要原因。 二是权益市场盈利效应下降,促使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意愿降低,导致一些原本规模较小、管理不善的权益类基金加速清算。 第三,基金投资者日趋成熟,自身投资需求更加明确,对难以适应市场的产品的容忍度有所下降。 四是清算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基金业进一步向高质量、结构优化方向发展。
次新基金面临消亡风险
除了清算资金外,还有大量资金正在清算途中。 今年以来,已有300余只基金(不同份额单独计算)发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提醒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陷入清算危机的基金中,不乏成立不到一年的次新基金。
例如,根据国投瑞银基金近期发布的公告,2023年1月17日成立的国投瑞银兴顺已持有混合FOF 3个月。 截至2023年6月21日,已连续40个工作日。 如果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可能会触发基金合同的终止。 也就是说,自4月份以来,该基金的规模已经有所缩水。 该基金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总股数为20160万股,基金资产规模为20160万元。 由此推算,该基金规模是由于三个月持有期结束后投资者大量赎回所致。 缩减为迷你基金。 但事实上,该基金的业绩还不错。 截至6月29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9934元,在近三个月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前。
2022年7月28日成立的另一支子新基金光大保诚汇嘉混合基金也是如此。该基金成立时规模约为2.1亿元,有效认购总数为1014户。 短短一个月时间,该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自2022年三季度末以来已不足5000万元。从业绩来看,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上涨5.50%,跑赢同期同类基金但仍未逃脱陷入清算危机的命运。
“这两年,股市低迷,很多时候,新基金净值长期低于1元,投资者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基金规模逐渐萎缩。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未及时发现,新基金将面临清算风险。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次新基金在内的大量基金清算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是正常现象。阶段。 基金清算是指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托管人因怀疑基金继续经营能力而主动清算,或因基金规模太小而无法维持经营而强制清算基金的行为。 通常,优质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产品都会有稳定的投资者群体和良好的业绩,并且不需要清算。 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部分基金可能表现不佳而无法吸引投资者,或者管理公司经营不佳,这也会加速基金的清算。
某中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表示,次新基金的清算危机实际上是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体现,不仅浪费了基金公司和市场的资源,而且影响持有者的经验。 归根结底,基金公司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创新研发能力等措施,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爆仓风险。 一是强化创新研发能力,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投资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而不是一味追热点、陷入同质化竞争。 其次,要提升产品交易能力,加强投研部门建设和人才储备,培养交易者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从而提升产品业绩。 此外,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有效管理市场风险和预期收益,确保产品风险可控。
积极应对破产危机
在面临清算危机的基金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部分基金公司主动清理“僵尸基金”,成功进入清算清算程序。 今年已清算的136只基金中,有42只触发了合同终止条款,94只已通过股东大会表决。
也有基金公司保壳意愿强烈,在清算前陷入困境。 比如2021年成为迷你基金的凯时丰混合,在经历了20多次清算边缘后,最终走向清算。
事实上,相对于已清算的基金数量,现有迷你基金的数量更大。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10969只公募基金(仅主代码)中,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有1072只,其中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112只,甚至还有不少规模不足100万元的基金。 基金中,最小的基金规模也只有4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为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应加快劣质产品出清。 上述FOF基金经理表示,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超过1万只,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生态,推动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目前市场上已有1万多种基金产品,未来数量可能还会增加,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不排除更多资金被清算的可能性。 针对市场上存在大量迷你基金的情况,基金公司除了主动变现资金外,还应在产品设计、管理策略、运营销售、费率优化等方面多方探索、下功夫。
池云飞认为,基金公司首先要在产品布局上发挥前瞻性,重点开发具有长期生命力的产品,不以热点和眼前利益为导向; 二是优化经营销售机制,加强特色优质产品推广。 此外,还可以加强客户服务,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帮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通过加大投研资源投入、更换更合适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策略、加强运营和宣传等,提高基金业绩和市场认可度,实现规模增长。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可以在产品布局、投资理念、投资者教育、收费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提高投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避免基金产品规模大幅萎缩。 一是进行多元化产品布局。 基金公司可以设立多元化的产品,包括不同类型、不同策略的基金,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产品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是把基金作为长期投资,保持投资稳定性,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加强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减少过度赎回的影响。基金产品上规模。 最后,通过优化基金产品费率结构,基金公司可以削减不必要的成本,降低产品费率,增强产品吸引力。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