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随着3000点保卫战打响,保险资金增减的话题再次引发投资者关注。
10月17日,嘉悦投资吴跃峰通过个人微博表示,“一些小型保险公司和自营公司已经开始止盈/亏损”,一度引发网络热议。
吴跃峰认为,在偿二代背景下,长期投资收益可以平滑,即一些保险公司考虑出售“一年亏损,五年大赚”的长期头寸。以实现流畅的性能。
10月18日,吴跃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大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相对更充裕,财务报表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更强。 近期,我了解到大型保险公司还在调整仓位,有的甚至小幅增仓,承担一些市场责任。
9月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3)》(简称《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 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总额24.52万亿元。 ,同比增长15.11%。 但从投资收益来看,大部分机构的回报率在2%-4%区间。
在保险资产短缺的情况下,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此前分析称,随着保险资金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作为绝对回报机构,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股市波动以及优质非标资产减少,预计未来保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权益类资产配置,FOF、ETF、REITS等有望成为贡献新动能超额投资回报。
偿付能力限制下,小型保险公司面临抛售压力
《2023年年报》显示,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中,股权比例超过10%。 截至2022年末,债券配置排名第一,为9.17万亿元,占比40.95%; 其次是金融产品(含保险资管产品),占比22.22%; 第三是银行存款,占比14.43%; 股票配置规模1.53万亿元,占比6.84%; 公共资金配置规模1.01万亿元,占比4.50%; 股权投资规模5559.20亿元,占比2.48%。
吴跃峰表示,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权益资产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后,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确实“比较尴尬”。 另外,客观来说,小型保险公司的压力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那些偿付能力不是特别高的保险公司。 从历史上看,如果偿付能力低于200%临界点,市场回调的压力就会很大。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7%。 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24.6%、178.7%和275.2%。
10月17日,广东某中型保险公司资产经理向美联社表示,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普遍偏保守。 但在投资组合方面,除了传统的大小公司差异外,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横向风格、理念和组合差异也开始显现。
对于吴跃峰的观点,该人士还表示,目前的投资盈亏以及是否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个属于保险投资操作,另一个属于金融规则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金融规则并不一定决定投资风格的方向。 改变。
底部共识已基本达成,保险公司是否有可能加仓?
吴跃峰认为,市场之所以期待保险资金入市,一方面是历史上曾出现过大型保险公司底部加仓的案例,其次是保险公司的持仓比例在10-15%左右。 理论上来说,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9月底,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翔认为,随着保险资金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作为绝对收益型机构,预计保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股权配置FOF、ETF、REITS等有望成为超额投资回报的新驱动力。
目前市场对增量资金入市的预期也与机构对底部的初步判断有关。 中信证券、中泰国际、华福证券等机构近期将观点集中在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分析判断上。
10月18日,中信证券首席宏观政策分析师杨帆表示,9月份国内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在5%左右,“经济底部”可能已被通过。 预计年底前外部形势将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稳定房地产、稳定债券、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决心无人怀疑,但效果显现、数据验证仍需时日。 这意味着周期底部的确认已经形成共识。
10月17日,华孚证券策略报告称,汇金公司增持四大银行后,10月16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打出回购增持的“组合拳”,看好汇金公司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A股的“回购浪潮”基本上与“市场底部”齐头并进,“政策底部”先于“市场底部”。 此前判断,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政策底”,当前的“回购浪潮”可以加速“市场底”的确立。
不过,对于年底保险资金是否会在股市“加仓”,上述保险公司表示,目前并不完全确定。 由于每个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组合投资理念不同,可能无法一概而论。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