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华创+太平洋”近期取得新进展。 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太平洋公司主要股东变更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 提高西南省份金融业影响力、资源互补通常被认为是合并的初衷。 两家券商分别是贵州和云南本土券商,在各自区域均具有较强的业务竞争力。 一旦合并成功,“1+1>2”的效果前景值得期待。
“国联+民生”更加受到市场关注。 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斥资高达91亿元竞购民生证券30.3%的股权。 此次高价并购被业界给予厚望。 从业务前景来看,国联证券将弥补投行业务的短板,经纪业务也将大幅拓展。 其他业务线的规模也会增加,资本的补偿尤为明显。
“平安+方正”被认为大概率闯入龙头券商行列。 如果两家券商完成合并,净利润规模可进入龙头券商排名,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信贷业务等行业地位也将位居券商前列。排名中,其经纪业务净收入可能仅次于中信证券。 平安证券在多个业务条线均强于方正证券,并将在金融科技等方面为方正证券赋能。 清晰的股权结构将显着提升方正证券的融资能力。
“中国创新+太平洋”计划称霸西南?
华创证券太平洋证券股东资格申请近日获得证监会受理,被市场认为是行业重要并购重组的关键流程。
9月21日,太平洋证券及华创证券母公司华创云信同日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受理太平洋证券变更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行政许可申请。
相比之下,太平洋证券申请变更大股东的时间较长。 2022年6月,华创证券、太平洋证券分别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申请。 从提交材料到受理,历时长达一年零三个月。 此前,民生证券向证监会提交大股东变更材料并获得受理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
早期申请的漫长等待是否会在后期审批过程中加速,值得期待。
华创证券、太平洋证券行业排名靠后。 2022年财报显示,华创证券2022年净利润为4.31亿元,而太平洋证券则亏损4.59亿元。 从营收规模来看,华创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去年分别实现营收25.09亿元和11.72亿元,叠加后为36.81亿元。 这一营收规模在行业内可排名第26位。
从经纪、投行、自营三大业务来看,华创证券强于太平洋证券,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94倍、1.80倍、2.11倍; 在资产管理和净利息收入方面,太平洋证券强于华创证券,分别是后者的1.71倍和5.81倍; 其他业务方面,华创证券去年实现净利润3.74亿元,太平洋证券则亏损2900万元。
华创证券在《太平洋详细股权变动报告(华创证券)》(修订本)中表示,本次股权变动有利于提升双方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深化西南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地区。 互联互通,实现业务高效协作,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两家券商在各自区域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作为云南本土上市证券公司,太平洋证券在全省拥有33家分支机构,证券经纪业务连续多年位居云南省第一; 华创证券是一家贵州证券公司。 现有17家分公司、73个证券营业部。 该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其毛利率仅在贵州省和重庆市分别为正,两地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83%和21.58%。
信达证券分析师冉兆邦认为,“华创+太平洋”两家券商的主要业务分别在贵州和云南。 未来合并的前景将主要集中在西南省份的影响力整合和资源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提高区域议价能力。
某龙头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告诉记者,近年来,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券商一直在寻找破局之道。 一些特色鲜明的本土券商在理财、投资银行等业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 近几年来,行业整合的趋势一直存在。 从历史经验来看,合并后的券商往往能够拥有更加全面、综合的业务发展优势。
“国联+民生”补齐投行业务短板
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通过拍卖方式获得民生证券30.3%的股权,成为今年证券行业延伸式收购中轰动一时的事件之一。
今年3月15日,无锡国联集团通过司法拍卖获得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34.7亿股,占总股本的30.3%。 交易价格约为91亿元。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收到民生证券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申请材料。 当月,民生证券被要求整改。
仅五个月后的9月15日,民生证券的上述申请就被证监会受理。
业界一致预期,国联集团将以高价拿下股权,目标是合并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解决一参一控和同业竞争问题,从而增强证券子公司的整体实力。
从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2022年财报对比来看,两家券商的营收规模相差不大。 2022年营收分别为26.23亿元、25.32亿元; 然而,净利润比较却有很大不同。 国联证券净利润为民生。 证券3.64倍,两者去年净利润分别为7.67亿元和2.11亿元。
对比各业务条线的净利润,在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方面,民生证券强于国联证券。 前者经纪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1.46倍,前者投行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3.37倍; 在资管利息净收入和利息对比方面,国联证券强于民生证券。 前者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是后者的2.12倍,前者的利息净收入是后者的2.59倍; 国联证券去年自营净利润高达115.9亿元,民生证券自营亏损2.02亿元; 其他业务方面,民生证券是国联证券的1.54倍。
如果两家券商完成合并,按照2022年财报计算,“国联+民生”净利润为9.78亿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23位,比国联证券目前的排名高出3位; 两家合并后营收将达到51.55亿元,排名同为第23位; 两者合计业务条线及收入分别为经纪业务(13.5亿元)、投资银行业务(20.83亿元)、资管业务(2.85亿元)、利息业务(1670亿元)、自营业务(9.57亿元)、其他(3.12亿元)。
华创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徐康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证券投行业务能力领先行业。 当前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格局趋于稳定,平台能力和品牌美誉度逐渐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关键。 民生证券与国联证券若成功合并,有望显着弥补国联证券投行业务的短板,顺应全面注册制的大势,赋能实体经济。
冉兆邦告诉财联社记者,“国联+民生”主要考虑是国联证券过去资本规模较小。 未来,预计业务整合将扩大整体业务规模,挤入龙头券商的竞争。 此外,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有望与国联竞争;此外,线下网点有望形成互补。
“平安+方正”冲击头部券商排名
去年底,中国平安正式成为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 中国平安旗下两家子公司平安证券和方正证券都是证券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自中国平安接手方正证券以来,就引起了行业内外无尽的关注和热议。
2022年12月20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对新方正集团合法受让方正证券28.71%股权无异议,同意新方正集团成为其大股东。 相关方股权变更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成为方正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东财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证券行业净利润排名中,平安证券、方正证券分别排名第13位、第21位。 两家券商去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高达44.48亿元和21.48亿元。 两者合计净利润达到65.96亿元。 “平安+方正”排名行业第9位,一举超越海通证券,进入龙头券商行列。
对比平安证券和方正证券2022年主要财务指标和业务线,平安证券在大部分业务上优于方正证券。 前者的净利润是后者的2.07倍,前者的营收是后者的1.72倍,前者的经纪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1.19倍,前者的投行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1.56倍前者的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1.6倍,前者的利息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1.14倍,前者的自营业务净收入是后者的2.34倍后者的其他业务净利润是后者的6.21倍。
纵观“平安+方正”各业务线,根据2022年财务数据测算,两者合并后经纪业务净利润将达78.85亿元,行业排名将仅次于中信证券,排名第二; 投行业务净利润将达13.67亿元,排名行业第11位,超越招商证券; 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达6.11亿元,行业排名第17位; 利息业务净利润将达到37.83亿元,行业排名将超越华泰证券,排名第6位; 自营业务净利润将达到37.09亿元,行业排名超越东方证券,排名第10位; 其他业务净利润将达到38.3亿元,行业排名将与广发证券并列,排名第13位。
由于券商“一参一控”的要求,平安证券与方正证券是否会合并的猜测持续存在。
2023年初,平安高管李岩出任方正证券副总裁,并兼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李岩在业绩说明会上首次公开露面时曾表示,方正证券2022年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股权结构终于清晰了。 随着股东纠纷和相关声誉风险的消除,中国平安等新股东的加入将助力方正证券在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效果或将日益明显。
徐康认为,期待双方整合,若整合有望落地,双方经纪业务APP月活跃量有望突破千万,线上+线下业务优势互补互相帮助,提高获客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
徐康分析,方正证券营业部数量位居行业第二,线下服务能力较强,财富管理转型相对领先,在浙江、湖南等优势地区拥有良好的客户口碑。 平安证券重点打造线上服务能力,投资信息科技,打造科技型券商。 线下业务部门较少,主要通过线上获客。 但线下接触点的缺失,使得公司财富管理转型进展相对缓慢。
冉照邦表示,目前“平安+方正”能看到的增量,在于方正证券股东资质的显着提升,过去的融资困难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一方面,股东素质提升带来的债方成本有望降低(平安证券的融资成本低于方正证券); 另一方面,公司融资能力恢复带来风险监管指标改善,可能带动融资、资本化投行、多元化自营股权策略、非定向自营业务等发展。 。
东兴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刘家伟表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券商并购都是规模或行业地位差异较大的券商之间的合并,比如中信证券整合广州证券以及中金公司收购中国投资公司。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大多具有央企或国企背景。 股东实力较强,涉及利益较多。 除非双方股东大力推动,否则他们在合并过程中将面临更多阻力。 行业并购中,尤其是规模相当的券商之间,人员配置、企业文化融合等问题较为突出。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