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财经社11月16日电(编辑潇湘)上周美国通胀数据意外减速后,金融市场交易者的兴奋情绪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美联储官员目前无疑不愿意加入投资者的行列。
这其实从连日来美联储官员的整体表态中已经透露出来:在承认近期CPI数据令人鼓舞的同时,多位美联储官员强调仍需继续加息——周二,两位美联储官员再次地区联储主席和两位联储理事在讲话中保持了谨慎的鹰派立场:尽管他们暗示准备缩减加息步伐,但他们也指出通胀仍然过高。
为什么尽管美联储下个月极有可能将加息步伐降低至50个基点,但美联储官员却仍在极力营造鹰派声音响彻全球的场面?
这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通胀数据的出现……
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事实上,近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美联储紧缩政策的过渡期,金融状况的影响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周四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飙升以及美元价值的大幅下跌引发了数十年来金融状况最宽松的变化之一。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联储可能会觉得有必要加大加息力度——就像今年夏天那样。
鲍威尔与市场之间实际上正在上演一场危险的“猫捉老鼠游戏”——即使美联储认为通胀正在下降且其紧缩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但基于这一假设,市场驱动的金融状况正在过早放松,相反,它可能会破坏已经进入最后关键时刻的反通胀斗争。
答案很简单:即使美联储继续进行其预测的剩余加息,如果整个经济体的借贷成本(贷款、抵押贷款或信用卡利率)大幅下降,或者股价飙升,加息最终仍可能结束。 维持需求,推高通胀,让美联储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周末,美联储理事沃勒成为首位发出警告的鹰派官员,提醒投资者10月份通胀报告“只是一个数据点”。 沃勒在美联储的同事很快意识到,他们需要追随沃勒的领导——至少不要变得完全鸽派。
高盛外汇策略团队在周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写道,“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可能会破坏美联储继续将通胀降低至目标水平的努力。我们认为,美联储面临的固有挑战之一是那么一文读懂美联储议息会议,如何在不放松金融状况的情况下尝试减缓加息步伐。”
金融环境的宽松有多疯狂?
毫无疑问,美联储实际上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同时继续收紧政策,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水平; 一方面,要逐步放慢加息步伐,引导经济实现“软着陆”;另一方面,又急于保持市场稳定,避免出现上周那样的狂欢场面,以避免未来再次收紧政策。
目前,一些衡量金融状况的实体经济指标确实在收紧。 例如,平均抵押贷款利率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目前已超过 7%。
但与此同时,许多令美联储头疼的关键指标也出现了变化,比如高盛编制的美国金融状况指数(FCI)。
我们此前介绍过,从股票、债市、外汇市场的市场波动来看,上周四美国CPI的释放引发的大行情完全足以载入史册。 从高盛的FCI指数来看也是如此。
随着美股美债大涨、美元暴跌,FCI指数上周四遭遇自1990年1月推出以来的第三大单日跌幅,从前一日的100.70跌至100.21。
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状况一天之内缓解了50个基点。 事实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此大的金融状况变化仅仅是由一个通胀数据引发的——要知道,历史上,FCI指数波动幅度仅比这两天大的多。当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冠状病毒爆发后宣布紧急救助时......
如果我们缩小范围,最近几周FCI的下跌扭转了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以来金融状况近80个基点的紧缩局面。 美联储在 9 月会议上发布了更为鹰派的政策利率方向点图预测。
美联储再糟糕,也得“假装鹰派”
事实上一文读懂美联储议息会议,今年反复出现的情况是,每当投资者和交易员开始消化美联储的“政策转变”时,金融市场状况就会变得更加宽松,通胀压力就会上升。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吉姆·里德周一表示,宽松的金融环境使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反过来实际上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政策转变的可能性。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各行各业对金融状况的衡量在美联储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理念的形成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后也这么认为。
鲍威尔最近表示,政策决定会立即影响金融状况,但金融状况变化对通胀的全面影响要晚得多。 这种长时间的滞后是“具有挑战性的”。
当然,现在的美联储不想鹰派,但又必须鹰派,明年是否真的会鹰派,值得质疑。
尽管没有美联储官员公开表示支持明年降息。 但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当美联储在明年年中达到最终利率(目前定价为 4.90% 左右)时,下一个宽松周期的首次降息通常会在几个月后发生。
过去50年来,美联储上次加息与首次降息间隔最长的是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期间超过14个月。 其他案件均在四分之三以内。 20世纪70年代和1980年代多次加息和降息周期的间隔甚至不超过三个月。
注:加息与降息周期间隔示意图。
不得不说,从历史角度看,目前利率期货市场的鸽派押注美联储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较本轮利率峰值降息约50个基点或许不是没有根据...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