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当前地方隐性债务存量不小,债务风险防控不容小觑。 要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项措施,加快推进减债工作。 要推进改革,加强“借、用、管、还”全流程严格管理。 此外,还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级以下金融体系,加强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建设。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时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减债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一重要部署,更加全面系统地加快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各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即负债率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 备受关注的地方隐性债务通过抑制增长、化解存量,已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地方隐性债务存量不小。 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偿还问题突出。 但债务风险防控也不容小觑。
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更加必要和紧迫。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虽然这一增幅非常引人注目,但客观地说,除了经济恢复性增长外,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大规模增值税退税政策的实施,退税集中较多,降低了基地。 随着不可比因素消退,财政收入增速也会相应下降。 总体来看,财政收支保持紧平衡,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偿债压力较大。
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牢牢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经济面临的压力越大,就越要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 按照中央部署,切实推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债务减免工作要协调推进。 近年来,各地减债工作持续推进,采取了财政资金偿还、国有资产及利息转让、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 地方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 只有系统化治理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要通过制定实施一揽子减债计划、统筹资金资产资源等多种措施,稳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已在全地区开展无隐性债务试点。 相关经验可以总结推广,探索中长期监管框架。
其次,在减债的同时,还要推进改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 要注重防范平台债务风险,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逐步剥离其融资职能,推动分类转型发展,防范新的隐性债务。 特别债券属于法定债务。 虽然风险较小,但一些地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要加强“借、用、管、还”全流程严格管理,促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确保本息按时足额偿还。
值得注意的是,减债工作中要防范道德风险。 如果地方政府依靠上级政府来保底“买单”,或者违规举债而不追究责任,很容易导致随意举债,甚至产生新的隐性债务。 因此,要坚持谁借谁负责,突破底线预期,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责任。 财经纪律要真正成为活的“高压线”,对地方政府违规增加隐性债务等问题要严肃查处、问责。
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对政府各项收支的预算约束,提高财政透明度,杜绝乱举乱借。 同时,着力建立权责明确、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系,实现“权责配置更加合理,收入分配更加规范,财力分配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 。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法制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建设。
总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不仅要带头防范风险,更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 有效推进减债工作,地方经济发展将更加可持续、更加稳定、长远。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