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文|数字智能前沿的周湘月
编辑|尤勇
一个手机壳值多少钱?
在人们的印象中,二十、三十块钱基本上是可选的,如果贵一点的话,可能就不太礼貌了。 但最近一款699元的手机壳却让这个市场热闹了一段时间。
在手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手机壳的争议再次让人们关注手机配件业务。 无独有偶,低迷已久的手机壳第一股杰美特也在前两天实现了涨停。 原本沉寂的手机配件市场又变得有些动荡。
在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时代,手机壳、手机膜、数据线等配件市场也随之火爆。 还在做锤子手机的罗永浩一度非常“羡慕”,直言卖手机还不如卖手机配件赚钱。 但无法避免的是,当人们换手机的频率大大延长、手机销量不断下滑的时候,围绕手机产生的手机配件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了。
01.手机壳《刺客》
日前,两个国产高端手机壳品牌“呵呵”在微博上扎堆了。 人们实在没想到,市场已经这么膨胀了,卖手机壳全靠炒作。
这两家公司卖的东西有一个特点:贵。 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原材料和原创设计的国内新兴品牌。 其手机壳的价格大多在四五百元左右。 2022年5月成立,手机壳价格普遍在699元,甚至899元。 元,1099元。 一直被认为很便宜的手机壳,现在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壳杀手。
难怪连对手都看不下去了。 创始人声称利用信息差距卖出高价; 他表示,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是虚假宣传。 双方此起彼伏,口水战打得如火如荼。
这些手机壳都在材质上下了功夫。 一种主要由芳纶纤维材料制成。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轻、薄、耐摔。 用于坦克、装甲车、防弹衣。 另一种是纤维材料,据说是1997年美国NASA火星探路者计划中用于保护火星车成功着陆的气囊材料。在这种特殊材料和理念的加持下,高高价位的手机壳有一个很好的噱头。
与早期简单地给手机加一层保护的工具不同,从2015年左右开始,手机壳逐渐成为很多消费者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渠道。顺着这一趋势,市场迅速繁荣,同时,手机壳也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渠道。大量大大小小的新玩家涌入,众多高端手机壳品牌应运而生。
然而,在这起打架事件中,引起吃瓜群众关注的不仅仅是价格,而是《征文》中的“精英论”——“能买手机壳的都是有钱的精英”。知识水平很高……” 很多网友对这种人的划分感到冒犯和刺痛,不忘点赞自家品牌,但也不忘踩穷人。
事实上,真正的精英人士可能对这些手机壳不感兴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奢侈品牌也推出了手机壳。 比如LV的手机壳售价高达3400元,爱马仕的手机壳售价也达到4000元,香奈儿的手机壳售价更是高达1万元。 手机壳的价格比手机本身的价格还要高。 不过这些品牌基本上只是为了生产,款式不多,也不是每一代机型都会生产手机壳。
更夸张的是,还有一些定制手机壳的售价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当然,这种手机壳一般都是噱头,镶嵌着大量的钻石和黄金,其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手机壳本身,而是其上昂贵的珠宝。
02、小赛道诞生了一批上市公司
手机壳、数据线、充电器等不起眼的手机配件市场,却催生了多家上市公司。
早期,手机配件市场品类有些单调,人们对外接配件的需求并不大。 毕竟,在诺基亚流行的时代,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防摔,手机壳、手机贴膜自然没什么用处; 另外,“手机+充电器+耳机”几乎是行业标准配置,而且电池也是可拆卸的。 所以当时3C配件厂商的市场空间就是销售电池和充电器。
虽然市场不大,但还是能赚到钱的。 电池行业的老大哥飞毛腿率先挖到了金矿。 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6年底以销售手机电池在香港股市上市。 当年利润高达1.6亿元。 净利润率分别达到25%和20.1%,也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手机电池制造商。 品胜电子成立于2003年,也靠做电池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逐渐向数据线、充电器等领域拓展,后来成功击败飞毛腿,迅速成长为3C配件领军品牌市场。
时代已经来到智能手机时代,苹果成为改变手机配件市场的关键人物。
玻璃屏幕和全触摸设计让手机本身更加脆弱。 再加上手机价格高昂,佩戴保护壳、拍摄手机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操作。
其中最典型的是,后来被称为“第一个手机壳”。 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靠着苹果、华为、三星等各大手机厂商的大腿赚得盆满钵满。 仅2019年,杰美特对其最大客户华为的销售收入就达到3.77亿元,占总收入的45.47%。 今年,Jamet的利润率已经超过15%,而很多手机厂商的利润率只有5%。 卖手机确实不如卖配件。
无独有偶,2010年之后,苹果4、4S相继打开中国市场,苹果引领的“电池不可拆卸”热潮迅速席卷国内智能手机领域,倒逼手机配件市场开启了新的细分品类——充电宝 。 大量玩家涌入,曾经靠手机备用电池赚大钱的飞毛腿也被“重创”,逐渐迷失。
苹果独特的界面也对手机配件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第一个支持正反插的充电接口,该接口自2012年5月起,持续统治手机十几年。即使技术不断迭代,也被无数人抱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缺点之一,而苹果从来都不愿意放弃。 国内一些配件厂商也围绕其与苹果第三方数据线进行了多年的业务往来。
当然,最大的赢家是苹果。 除了卖数据线赚钱之外,大量第三方配件厂商也给它“送钱”。 外媒曾做过统计,一根线缆缴纳的“苹果税”(MFi认证+MFi芯片+佣金)将占到线缆价格的一半。 有外媒估计,苹果每年可以通过销售接口充电线和MFi认证赚取50亿美元的收入。
与苹果授权第三方厂商生产配件不同,国内手机厂商并没有采用这种模式。 一位国产手机品牌人士告诉SZF,他们之所以不对外授权,是出于安全考虑,尤其是大功率快充产品。 第三方产品没有足够的安全余量,这不仅影响用户的人身安全,也影响手机品牌的声誉。
虽然产品利润很大一部分会被苹果拿走,但MFi认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背书。 更重要的是,苹果手机年销量约为2亿部。 做业务。 比如数据线,据数据显示,MFi公司生产的苹果数据线毛利率在30%左右,远高于其他手机品牌数据线。
可以看到,国内不少主流厂商,如鲁联、安克创新、一色、邦克、小米、紫米、摩米斯等厂商实际上都已经推出了MFi认证的产品。
在各大手机厂商订单的滋养下,配件厂商也迅速转型消费市场,开始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 绿联和倍思都在走这条路线。
一些厂商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2011年成立的Anker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依靠跨境电商的红利,Anker早在2013年就成为亚马逊平台全球最大的3C配件品牌,后来直接上市。 2020年8月在A股上市,市值高达800亿元。
2020年,吉美特将在A股上市。 2022年6月,绿联科技也向深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并已于今年1月顺利通过会议,距IPO仅一步之遥。 手机配件四大巨头之一的品胜科技不久前向深交所提交招股书,寻求主板上市。
03.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十几年,手机配件制造商受益于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赚得盆满钵满。 但“暴利时代”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杰米的表现非常典型。 2019年,即上市前一年,杰美特营收和利润均达到顶峰,营收8.29亿元,净利润1.3亿元。 但随后就一路下滑,到2022年,将亏损1.16亿元。 股价也从最高的70多元跌至仅十几元。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手机配件赛道,以及手机市场陷入增长瓶颈,配件市场已经成为竞争的红海。
而且,手机配件行业一直存在的天花板低的问题,也决定了这个生意虽然能赚钱,但不会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行业。
可以看到,无论是品胜、鲁联、安科等成功的品牌厂商,还是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各类中小企业,数据线、充电宝、充电器、手机壳、手机电影配件等产品方面,大多未能摆脱低附加值、低溢价能力的怪圈。 同质化程度高,大多都是做量的生意,赚的是辛苦钱。 虽然目前也有做高端手机壳业务的品牌,比如Jamet等,但就连Jamet也会在2022年推出售价近600元、号称军工材质的手机壳。 仍然是少数。
手机销量的下滑以及厂商生产的充电头、充电线等产品质量的逐渐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更换配件的需求。 一些一线手机店老板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虽然配件看起来利润很高,但创造的总价值并不高。” 一位手机店老板告诉数据情报第一线,目前两三元的手机壳、手机膜进货价一般可以卖到10-15元左右,甚至有的外壳、膜也能卖到。 100多元。 但毕竟这些产品的单价较低,总需求量并不大,整体所能带来的收入也不是那么可观。 “一个月的利润基本上可以覆盖几个店员的成本。”
事实上,很多零售店不喜欢卖手机壳。 这个生意有一个大问题。 个性化需求太多,每个品牌、每个型号的造型都不同。 基本上一个手机壳只能适配一种手机型号。 这造成了非常大的库存冗余。 上述手机店老板透露,店里至少有一两百款手机壳,但最后有近六七十款会因为过时而被扔掉。 与手机壳相比,手机膜和数据线不太容易过时,且品类相对单一,更受渠道青睐。
但一些新的变化也在发生。 一位国内手机品牌人士告诉数据智能前线,国家层面正在推动包括数据线、充电头在内的协议开放,这意味着不同品牌之间的通用性将会高很多。
“如果未来协议开放,整体需求将会大幅下降。” 上述人士说道。 他认为未来会有两个趋势:一是充电线将逐渐不再是新手机的标配,二是配件市场的容量长期来看会萎缩,因为以后配件开放,每个用户只需配备一到两块电池。 一根数据线可以解决所有产品的需求。
面对手机配件不再像以前那么性感的事实,一些厂商开始尝试开辟新的战场,寻求增量。
例如,Anker 不仅推出了智能家居品牌eufy,还分为eufy清洁和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两条产品线,以及激光智能投影品牌(Anker )。 一系列创新产品。
2020年10月,绿联科技宣布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移动储能产品。 Anker 也早在2020年就组装了便携式储能产品线,并于2023年4月推出了产品Anker 535太阳能电池板。品胜电子也在研究户外移动储能电源,满足户外运动支持供电的需求车载冰箱和户外露营。
移动储能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这仍然是一条蓝海赛道,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5.2亿元,预计2025年便携式储能市场新增出货量2414万台,市场空间为551亿元。 更重要的是,与数据线、充电宝等单价不足百元的商品不同,移动储能产品的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显然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
一个新的消费渠道的崛起,可以带动整个生态的繁荣。 对于这些以手机配件起家的厂商来说,现在需要押注新的消费渠道。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