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今年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截至6月末,制造业、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专、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连续1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普惠性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其他贷款14.8个百分点。 下一步,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长钱解渴重点领域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是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 由于上述两个领域往往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他们对“长钱”的渴望也更强烈。 为此,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多家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传导好货币政策。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红在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0.3%,比上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比全部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2.3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贷款2.15万亿元,同比多增8219亿元。
“截至6月底,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的银行,较年初净增逾6000亿元,增速达20%。”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34%。
从贷款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是投资重点。 截至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加快11.5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835亿元,同比增加1847亿元。 “制造业升级发展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辉7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力机械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和38.9%。
除制造业外,基础设施投资也持续获得资金支持。 截至6月末,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3.25万亿元,同比增加1.1万亿元,有力支撑了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同时,政策性金融工具支付资金7399亿元,占比超过70%。
“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以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重点,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油气管网、光伏、风电等一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半年,该行发放能源领域贷款3461亿元,同比增长18%。 “下一步,开发银行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支持。”
付令辉表示,各方面积极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 其中,铁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20.5%和9.6%;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
“但也要看到,由于外需减弱和全球产业链重塑,纺织、医药、非金属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仍面临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
阮建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和结构性的双重功能,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和稳健步伐,继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实体经济进一步向好。
丰富科技创新融资渠道
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是信贷支持的又一重点。 截至6月末,全国“专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8亿元,增速20.4%,连续1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27亿元,增速25.1%。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除了信贷服务外,股权融资渠道也有望进一步畅通。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行动方案》,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金融服务。
其中,要把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启动会,七家参会银行共同签署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通过这一合作机制,投资线上平台与银行征信系统实现互联共享。 前者与银行分享民间投资项目和国家重大项目信息,引导银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后者将项目贷款、建设进度等数据分享到平台,帮助投资主管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融资和建设实施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配套政策,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入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一是推进科技信用服务能力建设,二是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三是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四是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外部支持,五是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防范金融风险。
从信贷服务看,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更有力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要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完善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
“商业银行要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弥补科创企业信用数据的缺失。”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银行要做好征信数据等另类数据的采集工作。 该工作也可以为后续产品创新奠定基础。
为增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债券市场和股权融资市场将“双箭齐发”。 一方面,金管部门将进一步促进债券产品供给充裕,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另一方面,股权融资市场将加强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中长期资金供给,规范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作用,拓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
我们还要守住风险底线。 “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防范金融风险。” 刘国强表示,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债券信用评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等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市场化约束,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积累风险隐患。
“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滴灌
围绕“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今年上半年,信贷服务“精准滴灌”特色更加凸显。 同时,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最新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扩大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来,累计发行民企债券284亿元。
“继续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兰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月30日,新增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金额2000亿元; 继续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398亿元,支持普惠小微贷款增量2.2万亿元。 “近期,我们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从今年6月底延长至2024年底,并进行优化调整,继续鼓励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邹兰说道。
在各方协同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持续“增量、扩面、降价”。 截至6月末,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1%,高于各类贷款增速14.8个百分点; 普惠小微信贷客户数5935万户,同比增长13.3%; 5月份新增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6月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净增超过23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净增超过1000亿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高度重视服务乡村振兴。 三、市、县一线抓落实工作机制。
上述邮储银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加强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城乡联动、内外协同,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场景化、集约化转型,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生态银行。 线上,农民目前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申请贷款; 线下,邮储银行客户经理用移动设备将“贷款”送到家门口,可实现贷款现场办理、现场签约、现场发放。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做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邹兰表示,一方面,继续推动普惠性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落地,充分发挥小微贷款的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 (记者郭子源)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