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9-27 17:55:09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但由于受众面广、资金需求大,又一直是金融机构不可不耕耘的一块沃土。
东兴证券分析师谭凇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
银保监会今年初发文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外资机构跑步入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领域的布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合规、成本、网点依然是外资银行布局的拦路虎。
一家总部在亚洲的外资银行负责人Jane wu(化名)表示,此前一直觉得中国市场“钱景”广阔,但真正拓展业务时,仍发现自己水土不服。
与中资银行仍相距甚远
“中小企业的华南业务其实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准备了。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仅仅是在深圳,当时还不能做人民币业务,2003年开始对外商企业做一些外币贷款。2004年正式拿到人民币牌照,发展覆盖到国内的企业。十几年发展当中,中小企在华南地区行业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前期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制衣、纺织、印刷、制鞋类企业。但最近几年,我们的新客户比较多在于电子行业,其次是汽车零部件、化工行业、大健康行业,还有快消品以及服务产业链。”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部主管王伟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星展银行外,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行已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开展了相关业务。
不过虽然外资银行奋力吆喝,这几年也实现了一些发展,但除了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对于外资银行仍知之甚少。
一家外资银行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外资银行的发展并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光鲜亮丽”,办公地点多集中在豪华写字楼,但事实上,在国内的业务,不管是资产规模、人员数量,还是网点数量和客户数量,都和中资行相距甚远。
Jane wu认为,目前外资银行面临三个困局:一是监管困局。外资行除了受到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之外,同时也受到海外母公司所在国或地区金融机构的监管,这就要求银行在两套甚至多套监管体系下合规操作,这对新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少约束。此外,外资银行的风格相比中资银行更为保守,对新业务、新客户的开展较为束手束脚,在行业起步阶段得以布局的情况很少,更多是行业成熟之后再进去,往往错失良机。
“以我们银行为例,按照以前的风控要求,无法给中小企业做信用贷款,基本上都集中在抵押贷款。这两年有所松动,但更多集中在供应链贷款,我们在确保某单交易真实之后,才会给上下游企业放款,这种模式较为安全。但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做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贷款,我们现在想挤进去就很难了。”Jane wu表示。
其次是利率困局。Jane wu表示,外资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相较中资银行优势不明显。“利率也是外资行发展的拦路虎。外资行的资金成本较高,我们在这块无法和中资银行比拼,只能是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靠服务能够拉来的客户实在有限。”
第三则是人员和网点不足,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
中小企业难过风控关
王伟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经常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小企业由于透明度不足,很多时候没有专职财务人员,没有办法把透明的资料提供给银行,这反映在贷款难的问题上。另外一个困难点是技术的改造。如果不买机器设备,产品竞争能力将越来越低,所以一定要投资。但是中小企业连短期融资贷款都不一定拿得到,更何况是一些中长期贷款。所以中小企业被迫用短期贷款做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中间有一些银行变动、应收账款收得不顺,很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短贷长用也是中小企业出现现金流问题的主要原因。”
王伟强表示,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依然存在,但是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企业的经营也有所好转。“今年有两点我们认为有一定效用。第一,今年国家提出500万以下的机器设备贷款可以在当年做税务抵扣,帮助中小企业去做投资。第二,中小企业如果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银行贷款方可以免增值税。银行非常支持国家的政策,也希望有更多政策帮助中小企业以及银行做这方面的业务。”
以前中小企业对于外资银行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东莞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陈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也曾考虑过外资银行,但最终放弃了,选择了当地的农商银行。“外资银行的风控要求太严格了,比如我们贷一笔款,需要把我们近几年的账本都拿给他们审查。贷款之后,每个月还要把我们的来往账务给银行审查,这其中涉及不少商业秘密。如果银行认为我们有问题,可以无条件抽贷,一旦抽贷发生,可能让本来经营正常的企业立刻发生较大风险。相对来说,中资银行则宽松许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类似于陈先生这样的中小企业主不在少数,外资银行更为严厉的风控,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在今年初,一家深圳企业因外资银行首先抽贷,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