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欣怡
各券商相继晒出2023年“成绩单”。截至3月29日,A股已有25只券商/券商概念股公布了2023年年报。 结合此前准确披露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共有30只券商/券商概念股披露了去年业绩。
证券行业“强者恒强”的局面依然明显。 中信证券营收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虽然同比双双下滑,但仍稳居行业第一,维持营收600亿元大关,并在2021年营业额突破700亿元后连续两年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 在打造一流投行的背景下,证券业“老大哥”的营收体量与各大银行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华泰证券“逆势而上”,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龙头券商中脱颖而出。 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也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中小券商中也不乏“黑马”。 虽然他们的营收和净利润不高,但业绩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增长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红塔证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10.57%,目前增速位居行业第一。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最高的公司中,有中泰证券(同比增长204.94%)和财大证券(同比增长100.27%)。
在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主要驱动力。 龙头券商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亿元。 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的自营业务同比大幅增长,分别达到93.65%和181.99%。
性能差异化进一步加剧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证券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净利润1378.33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券商有9家,分别是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和申万宏源。 中信证券以600亿元营收位居行业第一。 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和中国银河的营收也超过300亿元,远远落后于其他券商。
截至目前已公布业绩的券商中,有21家去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双双突破百亿元,分别达到197.21亿元和127.51亿元。 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均超过80亿元。
从增速看,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前十大券商中有4家呈正增长,分别是华泰证券(15.35%)、招商证券(8.6%)、中国银河(1.43%)和申万宏源(65.16%)等其余六家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海通证券的跌幅更为明显。 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为10.08亿元,同比下降84.59%。 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罕见的单季度亏损,亏损33.53亿元。
海通证券此前解释:“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及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影响,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跌,境外利息支出大幅增加; 公司部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由于与上年相比基数较小,公司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同比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券商的盈利能力虽然不及龙头券商,但不少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超过100%,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红塔证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10.57%,目前增速位居行业第一。 中泰证券和财大证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也分别高达204.94%和100.27%。
自营业务成业绩“压舱石”
2023年市场波动较大,A股总交易量同比下降5.27%,直接影响券商经纪业务收入,股权融资市场规模下滑也加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自营业务收入(计算口径: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成为券商业绩的“压舱石”。
头部券商中,除中金公司自营业务略有下滑外,其余均录得较大幅度增长。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分别达到218.46亿元、116.7亿元、105.56亿元。 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的自营业务均呈现较高增速,尤其是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 自营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81.99%和93.65%。
此外,一些券商由于基数较低,自营业务也出现了“耀眼”的增长。 比如西南证券同比上涨1807.01%,红塔证券同比上涨423.48%,国海证券也同比上涨218.61%。
东莞证券研报指出,自营业务是证券行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3年A股市场表现好于2022年,低基数效应下,自营业务将在202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
对于自营业务情况,广发证券在年报中指出,2023年公司股权投资采用定增等多策略投资工具,根据市场波动更好地控制仓位。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较好地控制了债券投资组合的期限、杠杆和投资规模,抓住了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
信贷业务收入普遍下降
券商用“双融”抵御市场波动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随着2023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去年券商信贷业务的表现也浮出水面。 据Wind统计,截至目前,在披露反映信贷业务状况的“净利息收入”的23家上市券商中,87%的券商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
开元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高超告诉记者,券商授信业务的利息收入主要来自融资融券,其次是股票质押业务。 2022年至2023年股市表现疲软,券商年均融资及融资规模下降。 同时,随着证券公司融资成本下降、竞争加剧,融资融券业务利率也有所下降,导致证券公司利息收入和融资融券增速下降。 券商已采取措施控制股票质押业务整体规模并逐步缩减。 规模下降导致利息收入相应减少。
头部图案的变化
中国银河位居榜首
2023年,信贷业务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国银河(41.63亿元)、海通证券(40.89亿元)、中信证券(40.29亿元)、广发证券(31.36亿元)、国泰君安( 28.03亿元)、东方财富(22.27亿元)、国元证券(18.62亿元)、光大证券(维权)(17.99亿元)、东方证券(17.64亿元)、中泰证券(17.28亿元) 。
十大券商中,仅东方证券实现正增长,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同比跌幅均超过30%。 中国银河同比跌幅收窄,以微弱优势超越一直稳居榜首的海通证券,攀升至榜首。
此外,华泰证券净利息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64%,跌出前十。 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度营收仅为9600万元,同比下降83%,环比下降55%。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银河的授信业务近年来逐渐向两融业务转型,减少了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帮助公司有效抵御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
东方证券在年报中表示,融资融券业务聚焦专业客户群体。 通过开展专项激励活动,积极拓展客户和业务资源,努力克服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高度复杂和市场反复波动的不利影响,实现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化。 客户数量稳步增加。 在股票质押业务方面,东方证券也采取业务转型模式,缩减股票质押业务规模。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拟回购股票质押业务余额同比下降35.4%,规模得到有效缩减。
多家券商聚焦融资融券业务
股票质押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促使不少券商开展风险更加可控的“融资融券业务”。
在谈到中信证券融资业务的发展方向时,中信证券财务总监张浩表示,从去年整个市场融资业务的情况来看,融资业务需求稳定,下半年融券业务需求规模有所下降。
近期,监管机构对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也优化了相关业务规则。 张浩认为,后续发展融资融券业务首先要围绕融资融券交易工具的功能,积极稳妥地为合格投资者和实体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服务。 二是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差异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发挥金融工具的资产配置功能。 此外,要继续加强信用复审,不断优化证券集中度管理,密切关注市场舆情,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定期和不定期对客户持仓结构进行审查,尽力发现和发现尽早规避风险。 及早统计,确保两大金融服务健康发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不少券商通过开展特色业务活动,积极拓展客户和业务资源,包括升级服务大礼包、交易系统,或推融资融券促销等。
例如,东方证券近日围绕两项融资业务推出“新融资新业务”活动,其中包括在开通“融资融券交易权限”时赠送相应的增值服务福利包。 国信证券还推出“双融”新年送礼活动,通过跨业务协作加大优惠力度。
除了优惠活动外,还有券商重点针对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开展金融服务。 例如,华福证券于3月11日正式启动首届“共享财富”私募大赛,参赛私募机构在参与权中提到,参赛私募机构将优先享受优惠融资利率(年化5.5%) ,进一步利率优惠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此外,私募基金高管及参与融资业务的核心人员将享受5.28%至5.88%的优惠利率。
方正证券在年报中特别提到,财富管理业务要获取优质客户,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做强两融业务,强化产品销售,升级投顾体系,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以增加市场份额。 年报显示,方正证券融资融券余额市场份额和授信账户数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融资融券余额市场份额从1.70%提升至1.87%,授信账户数同比增长近14%。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