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合规角
了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被骗430万元,某单位工作人员被“假领导”诈骗近98万元……近日,多起电信诈骗案网络诈骗案件备受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度,有效遏制了案件快速上升势头。 但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不断创新手段实施诈骗,造成受害人损失。 广大民众必须提高警惕。
冒充身份阶层、虚假网络投资
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案件高发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目前一些不法分子正在利用最新技术,通过恶意剪辑、换脸、变声等手段,伪造视频内容,迷惑观众,欺骗受害人上当,构建虚假“视频”。镜头环境”。 ”某业内人士表示。
高压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为什么会反复重复呢?
一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日益智能化,对受害群体的分析更加精准。 记者进入一个所谓的“机器人群”,在相关界面输入自己的电话号码后,弹出了QQ号、微博账号地址等个人信息。 要获得完整的信息,只需支付价格在1元到10元左右的虚拟货币。
调查人员表示,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案的根源。 诈骗分子会将非法获取的金融、旅游、求职平台的个人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专门的数据库并不断更新。
诈骗者获得这些信息后,利用这些数据对诈骗者进行画像,进行精准诈骗。 与此同时,电信网络诈骗分工日趋细化,“黑灰生产”更是火上浇油。 记者调查发现,在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每个环节都寄生着一群提供“专业服务”、通过协助犯罪牟利的“商人”。
“一些组织和个人为诈骗团伙提供电话卡、物联网卡买卖、推广引流、技术开发、转账、洗钱等服务,增加了诈骗的混乱程度和防范打击的难度。 ” 解释。
此外,诈骗分子跨境作案,其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 “随着国内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诈骗分子已将窝点转移到海外,利用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新型‘简易组网GOIP’设备,操纵国内手机拨打诈骗电话。伪装性强,普通人很难辨别,同时也给执法取证带来巨大挑战。” 一名案件调查员说道。
预防受骗,边做边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该法已于2022年9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法律专门系统、全面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实践。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7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是深入治理的专业综合性法律。 对电信、金融、互联网以及相应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职责进行全面监管,形成自上而下、全面统一的治理架构,从源头抓起一、从根本上减少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侵删
防止电信网络欺诈
守护美好幸福生活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