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西安报道
行业五强之一的中融信托遭遇雷雨,给市场带来的余波正在A股市场蔓延。
除了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外,中融信托的产品还掌握在多家上市公司手中,尚未兑付。 不过,中融信托延期付款事件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思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Wind数据注意到,今年前7个月,A股市场760多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7500余只,平均每只约10只。 ,累计认购金额突破5300亿元。 其中,信托理财产品金额仅为91亿元,占比1.69%,只是零头。
真正的巨头仍然是银行部门的理财产品。 加上各类存款产品,银行部门占比高达88%。 观众。
这一事实说明,在高回报与低风险之间,大多数上市公司最终用脚投票,拥抱了银行理财产品。
但为了更高回报而选择承担风险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
其中,金博股份()体雷中融信托产品合计6000万元。 该两款信托产品名称为中融龙盛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该信托产品本金3000万元,投资收益2.1亿元。 1万元尚未追回; 中融泽瑞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产品本金3,000万元,投资收益216万元尚未收回。 两款产品的有效期分别为8月10日和8月9日。
另一家上市公司南都置业(中国)披露,公司此前以300万元购买了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汇聚金1号”)。 鉴于投资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以及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存在本息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
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5.8%,期限为半年,即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也就是说,已经到期但暂时无法兑现。
上市公司咸亨国际()还有部分中融信托产品本金尚未收回。 公司关于延期兑付信托产品的公告称,中融风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实际投资额为2000万元。 目前,公司已累计收到信托产品投资本金1742.94万元,剩余信托产品本金257.06万元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据不完全统计,市场披露的信息中,伟光()是购买中融信托产品较多的公司。 目前,尚未到期的中融信托产品约有6只,累计金额约3.3亿元。 金方能源()持有的中融信托圆融1-6M号产品3000万元尚未到期。
此外,大牌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股中融信托余额,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信托产品均为封闭式信托计划产品或净值标准信托产品。 ,并非“非标资金池”产品。
A股信托理财产品逐渐下滑
中融信托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续信托计划1633个,管理委托资产6293.49亿元。
不过,中融信托的雷雨也不例外。
近年来,雪松信托、四川信托、兴业信托等相关产品的问题仍让市场记忆犹新。
从信托公司整体来看,根据各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受托规模实现正增长的信托公司占比约一半,受托规模实现正增长的信托公司占比约一半,受托规模实现正增长的信托公司占比约一半。受托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大幅下降。 有龙头企业,体现了行业转型下各类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此外,2022年业绩较上年的下滑在头部信托公司中也较为明显。
信托公司自身的业绩仍不尽如人意,所以上市公司的选择自然要谨慎一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根据wind数据,今年前7个月,763家持有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仅有39家仍持有信托理财产品,占比仅占零头; 总金额91亿元。
纵向对比近五年的数据有更直观的呈现。
2018年,99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377亿元; 2019年,96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263亿元; 2020年,105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308亿元; 2021年,100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315亿元; 2022年,71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165亿元。
近一年半以来,产品数量和价值均大幅下降。
银行业是主要的财富管理渠道
前期,信托产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客户认购,成为增速较高的资管业务类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房地产业务的变化,信托业务的风险有所增加。 如果我们想要提供比其他理财产品更高的回报率,我们需要接受更多的考验。
正如一位高级监管官员曾经提到的,“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 如果收益率超过6%,那就是一个问号,如果超过8%,那就很危险了,如果超过10%,你就准备好损失所有本金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层面,业内人士对于信托行业的严格监管有着切身的体会。 经济环境方面,也给信托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
由于种种因素,信托产品在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渠道选择中显得颇为鸡肋。
正如上述五年数据一样,从金额上看,上市公司信托理财的资金投入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占比来看,信托产品显得更弱。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累计超过5300亿元的理财金额中,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金额约为91亿元,占比仅1.69%。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高达3594亿元,占比67%,成为上市公司首选的第一理财类型。
券商理财计划等产品占据第二位,但占比仅为9.7%,仍无法与银行结构性存款相比。 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占比7.6%,成为第三大产品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连同各类存款,银行体系理财产品占比高达88%。
尽管市场有观点认为,日益丰富的新兴理财渠道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在经历了信托公司和信托产品的风头之后,最终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是用脚投票,投入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怀抱。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