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023年3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分类通知”)。 尤其是对于信托公司的非标团队来说,非标渠道业务基本已经结束,特别是那些仍然可以接受银行自有资金或理财资金,设立单一信托发放贷款的信托公司。 1月1日正式实施后,此类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 但《三分类通知》中的一些表述较为笼统,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如“服务融资方的私募投资银行业务不得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等。
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信托行业发布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一)实施后行业问题集中报告的指引(一) (以下简称《指引》),从实践层面回应了信托公司的诸多问题。
1.信托公司不得利用私募投资银行的作用,通过发行信托产品开展融资业务,以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的形式满足单一融资人的特定融资需求。 ……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应通过证券投资分散风险。 监管部门将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证券投资相关要求。
目前,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收入仍主要由非标融资业务贡献。 信托公司非标业务团队的主营业务仍集中在政府平台、房地产等业务。 它是为金融家提供融资服务,但它只是一个标准产品或股权的外壳。 但《指引》明确规定不得开展此类业务。 如果严格执行,信托公司将无法开展非标融资业务,那些以信托为重要融资来源的公司的融资就会出现问题。 也会大幅下降,大量信托不规范从业人员将失业。
同时,《指引》要求资产管理信托应当以证券投资的形式开展。 如果后续配套制度出台后,非标投资也要以证券投资的形式进行,那么非标融资业务的道路将基本被堵死。
从这一监管要求可以看出,监管是时候关闭信托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业务了。 几年前,监管提出信托要回归本源,但为了守住风险底线、稳增长,只是控制和压缩信托融资规模,监管信托转型。 在信托公司转型过程中,非标业务仍然是大多数信托公司的压舱石。 现在转型的方向是资本市场业务和家族信托业务,两者都贡献不了太多收入。 监管的思路也应该是要求信托公司向这两个方向发展,至于融资则交给银行和资本市场。
2、资管信托投资衍生品要求
规定明确信托只能投资于为衍生品交易设计的固定收益和权益类资产管理产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资管产品和混合资管产品不包括在内。 而且,只有取得衍生品交易资格的信托公司才可以投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资管产品,以及其他具有衍生品设计的资管产品。
三、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品种分类问题
“三分类”中,个人资管产品投资信托可分为理财服务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理财信托和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管产品服务信托,可以简单理解为分类为财富管理类别为单一信托的主动管理,行政服务类别为单一信托的管理。 监管一直严禁信托开展渠道业务。 很多信托公司一直把本质上是渠道业务的单一信托变成了主动管理的单一信托。 标准产品和衍生品不能投资非标准产品,单渠道信托的非标准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明确“设立产权信托+信托受益权分割转让”不能纳入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范畴,并强调企业资产证券化需要交易所资产证券化管理人资质。
5、关于员工持股计划
《指引》简单提到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关爱困难特工等信托目的的信托业务可以归类为其他行政服务信托”。 从目前信托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现状来看,如果仅起到交易管理的作用,则没有必要通过信托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而且会增加信托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难度和成本。操作。 一般来说,通过信托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而从这句话“可归属于其他行政服务信托”可以看出,监管并不希望信托开展融资业务。员工持股计划。 或许信托应该尝试从家族信托等理财信托的角度切入员工持股计划业务,以理财规划和传承作为信托目的,摆脱传统融资思维的刻板印象。 这是作者不成熟的想法。
六、关于银登中心资产转让业务
《指引》将银登中心信贷资产转让信托归类为资产管理信托,并未对该类业务留出特殊空白。 这将对开展银登中心业务较多的信托公司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指引》,该类业务应归类为固定收益信托计划,且该类业务的基础资产均为非标银行信贷资产,理论上应占信托公司的非标收益。标准融资额度。 在标准融资金额越来越稀缺的今天,这种分类对信托的影响比较大。 毕竟,信托在此类业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本质上与ABS业务类似,而私募股权投资银行业务尚未在其中开展。 。
总体来看,信托行业的顶层规划已经越来越清晰。 监管应该希望未来信托的功能更多地集中在资产服务信托上,资产服务和资产管理两个轮子驱动,逐步摆脱传统的非标融资影子银行标签。 那些建立了规范的资产管理平台和家族信托架构的信托公司无疑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无论是信托投资者还是信托从业者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信托立法的完善和监管规定的补充,信托行业将发生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变化。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