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观念也在逐渐转变。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使人们更容易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消费陷阱中。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各种“贷款”应运而生。
贷款本身是一种普通的金融工具,但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贷款的名义进行诈骗,让很多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其中不乏年轻消费者,大学生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想要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又不好意思向家人要钱,小王向一家小贷公司借了1万元。 扣除手续费和押金后,他竟然收到了6000元。 拿到手机没多久,还款的日子就到了。 还是学生的小王没有经济来源,平时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只够日常开支。 自然不能按时还本付息。
这时,小额贷款公司打着为小王“解决问题”的旗号,介绍了另一家所谓的上游公司借钱。 小王无奈,只好又签了2万元贷款。 贷款合同是用来解决“燃眉之急”的。 此后,这种被迫“拆东墙赔西墙”的还款戏开始上演。 仅仅一年时间,小王的贷款就从1万元滚到了20万元。 如果超过期限,他将被讨债团伙恶意封杀,骚扰家人和朋友,甚至找到小王的父母。 最终,小王的父母帮他还清了贷款,随后公司人员因涉嫌“套路贷”受到了相应处罚。
通过小王的经历,相信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非法贷款的恐怖。 更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人和小王一样,深陷非法贷款的泥潭无法自拔。
那么常见的非法借贷形式有哪些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非法借贷。
非法借贷五“新花样”
01
美丽的贷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医美”越来越流行。 由于收费普遍偏高,为了吸引更多人,不少机构推出了整形贷款,俗称“美丽贷”。 这些机构以“零首付、零利息”为噱头,诱导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签订医美分期合同,开展高价整形项目。 贷款获批后,金融机构会将资金直接划拨至医疗美容机构,消费者将承担向金融机构还款的义务,同时还需要承担高额手续费等隐性成本。
如果消费者不能按时还款,就会遭到暴力催收,甚至更恐怖的催收方式,很可能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堕落。
02
手机回租贷款
手机回租贷实际上是披着马甲的非法网贷。 主要操作流程是用户将手机以租赁的形式“抵押”给平台,但手机仍可留在用户手中。 用户只需要与平台签订电子合同,平台就会对手机进行鉴定并借钱。
到期后,用户可选择续租或赎回手机。 续租需要向平台支付相应的租金,赎回手机需要向平台支付等额的金额(本金)和租赁期间产生的租金(利息)。 据统计,这类产品的年化利率普遍在30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
03
常规贷款
“套路贷”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诱导或强制受害人签订相关协议,通过虚增贷款额度、恶意制造违约、任意确定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违约、毁坏还款证据等债务,以及通过诉讼、仲裁、公证或者暴力、威胁等方式非法占用被害人金融资产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总称。
04
校园贷款
校园贷,即针对学生群体设立的非法贷款,通常申请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金额小、门槛低,让很多防范意识薄弱的年轻消费者陷入无法自拔的获利陷阱从。 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就会采取骚扰、胁迫等一系列催收手段,甚至包括一些极端手段,迫使借款人拿出新债还旧债,这将极大地威胁到个人的个人利益。自由和安全,给家庭带来伤害。 带来沉重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也为校园安全和社会治安埋下隐患。
5招教你远离非法贷款
01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评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盲目攀比,杜绝透支信用额度。 同时,要提前做好理财规划,坚持定期储蓄,适度合理消费,控制超前垫款,以免让自己和家人陷入困境。
02
合理使用贷款产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信用卡透支、分期等贷款产品的属性,以及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贷款利息、期限、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不要盲目相信在机构的片面宣传中。 此外,不提倡“借贷消费”、“超前享受”等行为,要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 千万不要“以贷养贷”、“多贷”。
03
警惕信息泄露风险
银行账户密码不要设置得太简单,更不要设置与邮箱、购物平台、游戏账号等相同的密码。注意开通账户交易通知功能,便于及时发现账户异常变动。 不点击、扫描来源不明的链接和二维码,不轻易向他人泄露个人信息,加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安全管理。
04
选择正规的机构贷款
如果根据自身情况确实需要贷款服务,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注意查看相关机构是否具有经营资质,不要相信所谓的“低”门槛”和来源不明的信贷机构“零门槛”。 利”等谎言,防止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
05
合法合理的维权
如您在享受金融服务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争议,应通过合法渠道如实、客观地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要求。 不要轻易向所谓“维权机构”提供个人信息,更不要参与编造虚假信息、伪造证明材料等“恶意”投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的权利,
但一定要充分评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擦亮眼睛,拒绝非法贷款,
保护正确的消费观念!
素材来源于网络,已被侵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