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编者按:
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复苏。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银行业一季度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同时积极支持民生改善,保障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引导信贷投向教育、医疗等领域。 更重要的是,银行业坚守风险监管底线,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已有42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报披露。 记者详细梳理了42家银行的一季报,发现行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但收入下滑,凸显“利润不得进入市场”; 二是信贷投放增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更高。 三是利差收窄势头趋稳,资产质量稳定、拨备充足,“不折不扣风险”同样清晰。
营收规模下滑再攀升
一季度,银行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银行业资产增速明显回升,大型国有银行迹象更加明显。
银保监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总体来看,一季度末超过半数的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较上年末增长5%以上,增速在5%至15%之间。 其中,截至3月末,五大国有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较上年末增长超过5%,农行增速一直走在前列; 增速居前的是瑞丰银行、紫金银行和常熟银行这三大区域性银行,资产负债增速较2022年末均超过10%。
同时,由于净息差拖累净利润增长,资产市场表现不佳影响非利息收入,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双双下滑,大中型银行营收下滑。中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均出现明显下滑。 分化。
中小银行盈利指标明显位居前列。 从收入看,大部分中小银行保持正增长。 其中,6家中小上市银行收入增速同比超过10%,但也有13家银行收入负增长。 净利润的表现也类似。 近70%的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5%,增速超过20%的第一梯队主要来自中小银行。
与中小银行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指标出现放缓迹象。 例如,工商银行是各大银行中唯一一家营收下滑的银行,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则呈现“双降”。
更有针对性的授信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保持了较高的授信强度,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也获得了支撑。
从授信方向看,一季度多数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信贷资源投向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的实体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涉农领域。
一季报数据显示,包括国有六大行在内,共有17家A股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环比增幅超过5%,部分银行增速有所放缓。中小银行一直在7%到12%之间。 此外,过半数A股上市银行贷款和垫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比如,一季度,邮储银行向实体、实体向零售倾斜,客户贷款增速明显提升,对实体经济贷款增幅创同期历史新高。
以制造业贷款为例,截至3月末,国有主要银行中,农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7%; 城商行中,杭州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97%。 农商行中,上海农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17.75%。 在科创金融方面,北京银行累计服务国家和省“专精特新”企业7000余家,贷款规模近350亿元。
绿色金融是目前增幅比较明显的授信领域。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积极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4%。 上市银行方面,截至3月末,农行、建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双双突破3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2%和17.45%年; 余额的40%; 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83%。
此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也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3月末,农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1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6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20.48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工业中长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于其他贷款。 其中,一季度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加3.06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单季增幅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同时,普惠金融的融资成本也有所降低。 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
利差收窄势头减弱
2023年一季度,多数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资产质量改善,拨备充足,对净利润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银保监会数据,到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 这是2010年以来净息差首次跌破2%。
在实体经济盈利的宏观背景下,今年1月大部分按揭贷款和部分浮动利率贷款进行了重新定价。 资产端收入的下降叠加在负债端存款的定期存款上。 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已经超出市场预期。 里面。 一季报信息显示,今年1-3月上市银行净息差绝大部分呈现同比和环比下降,个别国家的净息差-自有银行环比下降 20 个基点。
针对利差压力,多位上市银行高管在近期的业绩会上强调了各自稳定利差的举措。
中国银行表示将优化资产结构。 在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加大零售贷款支持消费回暖力度; 继续降低低收益资产业务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的盈利区间。
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在该行召开的业绩会上透露,邮储银行在降低付息成本方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AUM结构; 二是继续压减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更多引导理财。 三是持续优化利率授权,推进差异化定价。
值得一提的是,利差趋稳的积极信号也开始出现。 近日,多家机构相关人士表示,新增贷款利率已逐步触底甚至回升。
近日,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彭家文在该行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预计未来信贷供需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企业贷款利率可能会有所下降。有上升趋势。 他认为,即使复苏势头不强,但至少底部已经形成。
中信银行管理层也在该行召开的业绩会上透露,今年年初中信银行新增贷款利率已出现触底迹象。 预计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回暖,企业贷款需求将明显改善。
中信建投分析师马鲲鹏也预计,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压力期即将结束。 三年疫情期间的阶段性逆周期调控政策在发挥巨大作用后正在稳步退出,银行业经营思路逐渐回归常态。
资产质量逐步优化
另一个明显的利好信号是,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拨备持续增加,也将为上市银行未来净利润提升带来更大空间。
据记者梳理的42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显示,一季度,超过90%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或持平。去年,只有3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小幅回升。 同时,60%以上的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进一步提升,近80%的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200%。
从不良贷款的具体行业分布来看,虽然不少上市银行的房地产、零售、小微等板块仍存在风险,但全行业资产质量并未出现恶化。
以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贷款为例,在招行第一季度业绩会上,招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徐明杰用“高峰已过”来形容当前该行房地产不良贷款形成率情况。 他表示,房地产行业风险企稳迹象更加明显。 今年虽然会产生一些不良品,但与去年相比,产生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东方证券分析师吴凯祥预计,目前,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高峰期已经过去。 展望2023年全年,经济复苏向好,营商环境改善,居民信心增强,房地产政策继续宽松。 发电压力有望逐步放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