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1-08-20 09:16:13许楠楠/文
“万物皆可ETF”成为近两年公募基金一种潮流。新成立ETF产品在风格、主题、策略等方面日越来越细化。
财经网金融梳理产品注意到,行业和主题ETF申报持续火热,发行更多集中在头部基金公司。更甚至在某些赛道上的布局已经覆盖从宽主题到行业再到细分主题的多层次投资标的。
“就目前A股ETF发展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布局空间。”华夏基金有关人士对财经网金融表示。
同质化下,行业和主题ETF创新高
财经网金融据wind数据统计,A股非货币ETF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其中,行业和主题ETF规模超4000亿,占比近5成。更有7只行业和主题ETF产品规模迈入“百亿俱乐部”。
从在新发ETF看,年内新成立股票ETF有162只,合计募集规模超千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宽基类中成立科创创业ETF爆款产品,但行业和主题类的ETF仍是主力,占比超7成,新成立139只。
业内人士指出,细分行业指数产品能帮助投资者更为精准的把握市场变化中细分方向的阶段性涨跌,对于散户占比较高且历来对主题投资情有独钟的中国市场而言具有独特优势。
头部机构抱团抢食细分主题
2021年已经过半。虽然期间市场遭遇波动,然ETF上市的步伐并未由此放缓。年内新成立ETF达216只,超过去年全年。
目前,ETF正在由横向发展还是纵深发展,投资策略也在不断拓展细分领域,多样化纵深发展。其中,行业和主题型ETF更是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爱建证券认为,在“双碳”的目标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的市场将赢来爆发式的增长。
事实上,公募基金已经从产业到整车再细分到电池。其中,年内新成立的6只电池ETF,和1只联接产品,合计发行规模超30亿元。其中,作为境内首只新能源电池主题ETF——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成交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总份额超13亿同样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差异化竞争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如何应对同质化竞争可能才是现实的需求。”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财经网金融表示。并指出,此前基金公司在ETF领域,尝试通过布局一些细分赛道的产品来实现差异化竞争,但现在这条路也不太能走得通了;产品申报的进展都是公开信息,基金公司之间也会互相参考竞争对手的布局思路,从而造成了目前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华夏基金有关人士则指出,ETF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跟踪指数的不同,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就需要基金公司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定义指数的能力。跟踪相同指数的ETF,产品的差异更多体现在管理运作方面,背后是对基金公司ETF整体实力的考量,包括系统化管理、宣传、流动性支持等方面,也就需要基金公司在ETF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发力。
短期业绩分化 资金仍呈净流入
行业主题ETF近两年发展迅速,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相关行业的便捷。但从今年以来的收益情况看,这些基金业绩呈正现出分化格局。wind数据显示,年内股票ETF业绩首尾相差超70个百分点。
下半年以来,多只ETF出现明显调整,比如医药ETF、消费ETF。财经网金融注意到,虽然上述ETF持续调整,但是近期份额却在不断增加。
近期,沪深股市连续20天成交量破万亿,市场交投非常活跃,虽然股指出现了宽幅波动,但投资者借道ETF逢低布局的操作并未停歇,尤其是成长和中盘风格的ETF备受青睐。
从交易行为的角度看。业内人士则指出,ETF既能作为资产配置工具,也能作为短期交易工具,而A股市场的高波动导致交易需求较高,由此所带来的ETF规模变化较为频繁。ETF产品的规模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业绩也往往只能被理解为长期催化剂。
基民如何在同质化的ETF中选择
财经网金融通过多方了解,ETF投资既要精细化操作,也要注重培育流动性。
目前,ETF市场的“马太效应”日渐显著,财经网金融梳理注意到,大型公募基金平台的优势毋庸置疑。wind数据显示,18家公募基金非货币ETF规模超百亿,其中华夏基金规模超2000亿最高,易方达非货币ETF超千亿紧随其后。
此前中国基金报称,据中信证券一项统计显示,华夏、国泰、华泰柏瑞、广发、华宝、富国、易方达、博时、银华、汇添富、鹏华等基金公司在主题ETF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国泰、华宝、华夏、南方、天弘、国联安、汇添富、广发、易方达、鹏华和建信等基金公司则在行业ETF方面规模居前。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该如何在同质化的ETF中选择?
“收益差距主要体现在后期管理运作方面,考虑到ETF具有交易属性,建议在挑选跟踪相同指数的ETF时,挑选基金规模大、流动性好、管理公司综合实力强的产品。”华夏基金如是表示。
对于宽基产品,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同样认为,挑选大公司、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产品即可。对于主题型产品,要求投资者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要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再去考虑如何配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