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1-06-17 09:17:222021年06月16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的署名文章《辩证处理五个关系全面提升监督质效》。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总结全面强化党员干部监督的重要意义,提出做好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应处理好五个对立统一关系。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强化监督工作有助于促进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更好地统一于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拥护监督、欢迎监督,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更加有效地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见效,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改革开放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原文如下:
中国人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积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服务保障“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人寿坚持保险回归本源,持续提高和改进基层监督效能,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计民生
近日,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这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文件,对新发展阶段全面强化监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监督,在监督的理念思路、领导体制、依靠力量、重点对象、工作机制、制度保障等方面不懈探索,取得卓越成效,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监督之路。立足新时代新起点,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全面强化党员干部监督的认识,有助于持续改进和提高监督效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监督是党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永恒课题。监督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控制机制,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感悟百年党史,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铁的纪律写在自己旗帜上,不断丰富监督内容,推动监督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
加强监督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权力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民,也可能损害人民。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落实对权力的监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跳出历史周期率,是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期盼,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们党深入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逐步构建完善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长期执政的考验和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只有通过有效监督,保证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伟大历史使命。
加强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集中体现。历经百年风雨,我们党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这就要求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全面从严”。坚持理想信念宗旨,守住纪律底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监督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手段。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监督,才能抓住管党治党的关键;只有监督有力,管党治党才能管到位、严到份。全面从严治党正是由强化监督开始,在强化监督中坚持和深化,也将以强化监督不断引向深入、实现标本兼治。
加强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治理必治权,治权必监督。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重要环节。全面强化监督,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监督的发现、评价、纠偏、完善等功能,发现国家治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家治理能力短板、不足和偏差提前预警,对脱轨权力进行修正,才能够有效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把握新时代党内监督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建立起以党章为统领,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主干,以《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为支撑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了许多有效做法和经验。立足新时代,面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围绕重点全面提升监督工作。
强化对“两个维护”的监督。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监督首要是政治监督,督促和推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员干部对党忠诚、践行党的性质宗旨情况的监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及时发现和纠正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的领导的政治问题。比如,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自行其是,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大政方针,甚至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等。全面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促进全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促使全党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自觉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的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毛泽东提出,要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由“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所构成的民主集中制,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能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既能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又能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全面强化监督,推动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反对和防止搞“一言堂”甚至家长制,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或以集体决策名义违规等情况。
强化对选人用人的监督。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有没有一支德才兼备、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关乎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落地生根,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欣欣向荣。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对干部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强化监督,推动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
强化对依规依法履职用权、廉洁自律的监督。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目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全面强化监督,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宪法法律,增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意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强化对工作作风的监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首百年历史,我们党形成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仍然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还时有发生。全面强化监督,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做好国企监督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强化监督,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根本目标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回望党的百年历程,做好监督工作是技术,更是艺术,必须注重更新理念,改进方法,与时俱进提升监督能力与监督质效,让监督成为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保障。从多年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体会做好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应处理好五个对立统一关系。
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工作,也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推进监督工作,只要方向正确、目标一致,就不能由于工作方式方法和身份角色的不同,轻易否定前任、否定历史。历史有其局限性,不能以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历史,也不能苛求前人。正如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通过有力监督,引导国有企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
点和面的关系。全面看待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要求在监督工作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避免极端化和片面性。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点和面的关系把握好了,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前进;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各种极端状况,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作为被监督者和广大干部群众,有权利向组织反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这种反映有时可能是从个别角度出发、从一些点出发,可能还不太全面。作为“一把手”和监督者,既要虚心接受意见建议,更要善于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把“点”融入到工作大局中,全面、客观、公正地把握事情、作出判断,尽力避免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狭隘的、极端的,也必然是错误的观点和举措。
大和小的关系。大和小,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百年党史中有许多鲜活事例,彰显了党的领袖在推进工作中,正确处理大与小关系的高超艺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全面强化监督,首先要把握住大的方面,把握住监督工作与监督对象的主干和重点,比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都是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做好监督工作,“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既要自觉接受监督,也要敢于担当作为,做到大事不揽权,小事认真办,该放手时就放手,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抓和放的关系。抓什么放什么,考验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以及能否真正用发展的眼光和全局的视野推进工作。人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聚焦在中心工作上,抓住关键、纲举目张,多谋善断、举要驭繁。全面强化监督,要把握好“抓”和“放”的关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是抓住“关键少数”,这个“少数”既指人又指事还指时机,着力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放”是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保持必要的灵活性,是为了更好地“抓”,更好地促进党的团结,更好地推进全局工作。毛泽东形象地用十个指头告诫全党,“要使干部学会善于区别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要注意抓住主流,抓错了一定翻筋斗”。这为我们在监督实践中把握好“抓”和“放”的关系提供了经验。做好监督工作,党员干部要提升自身修养,练就一双慧眼,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对“关键少数”看清楚、想明白、抓到位,审时度势、务实推进,坚决避免监督工作出现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严和爱的关系。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和厚爱是我们党对待干部的一贯态度,处理好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于塑造团结奋进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延安整风期间,党中央要求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彻底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坦白的、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态度,从而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党组织的纯洁性也明显增强。进入新时代,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捆住一些人乱作为的手脚,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全面强化监督,一方面必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能用信任代替监督弱化监督,环境在变化、形势在变化、条件在变化,干部思想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对党员干部就要在观察中使用、使用中观察,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经常敲响思想警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促使党员干部坦然面对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在监督下成长。另一方面也应着眼关心关爱党员干部,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犯了错误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耐心教育,在心理上关心疏导,在行动上主动帮扶,让他们重拾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辩证处理好以上五个关系,能够促使监督刚柔并济,有助于促进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更好地统一于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拥护监督、欢迎监督,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更加有效地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见效,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改革开放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