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1-04-30 08:47:19在英伟达黄仁勋看来,负责在数据中心传输和处理数据的数据处理单元(DPU),正与CPU、GPU共同组成“未来计算的三大支柱”。
为此,英伟达不单宣布要杀入英特尔的腹地发布CPU产品,还同时发布了其最新的DPU产品。
与之对应,要描述DPU在当下的国内投资机构中有多受热捧,一个典型状态是这样的:一轮还没结束官宣,下轮乃至下下轮的机构已经堵满了门口。
在我接触到的众多芯片细分赛道中,DPU眼见或许将成为继GPU之后的又一火爆赛道。
比如,前不久DPU芯片研发商星云智联宣布完成了——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鼎晖VGC、华登国际中国基金参与跟投。再比如坊间传闻,云豹已经投入到了红杉和腾讯的怀抱。
一位相熟的投资人说,他不断听到某某机构又投了一个项目,某某又做了一家DPU创业公司,“疯了”。
现在头部的DPU项目已经呈现出了热火烹油的机构争抢态势。
为什么DPU初创公司受到疯抢
对英伟达,DPU并不是一个新鲜词。
早在2019年,英伟达就宣布将会以69亿美元全现金的形式收购Mellanox并最终将其拿下。而这笔英伟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收购,黄仁勋最看重的就是Mellanox在数据中心技术等方面独步天下的能力,醉翁之意,在于锁定其有潜力取代数据中心传统架构中CPU中央位置的核心SOC芯片——DPU。
究其根本,一方面DPU更灵活安全,更重要的是,DPU可以解放CPU的算力,释放服务器的负载,并凭借低功耗显著降低综合成本,甚至还可以改善AI和机器学习应用的性能。
由于目前网络带宽在快速向25G甚至更高水平过渡,据IDC统计,全球算力的需求每3.5个月就会翻一倍,远远超过了当前算力的增长速度。在此驱动下,全球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也在发生根本转变:一些数据量过大的工作负载,过多占用CPU资源,与之协同作战的各种“X”PU芯片便应运而生,GPU、FPGA等芯片之外,DPU就是下一个“X”PU。
也因此,随着2020年DPU的名声超出其“工作室”——SmartNIC,每个对数据中心业务虎视眈眈的企业都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
云业务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多数早已乘上自研芯片或FPGA的战车,阿里则仍在苦苦追求新妆的“洛神”,而传统知名大厂Broadcom、Intel、英伟达、Xilinx则各显神通,在FPGA或SOC的高速上疾驰竞速。术业专攻的小厂Netronome,Pensando,Fungible积累有年,也拿出了独门的SOC方案。
这对于国内的众多初创公司而言,当然也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在星云智联融资时直截了当地表示,创始团队战略定位清晰,期待未来与公司一起携手前行,开创DPU产业大赛道,树立DPU新标杆。
楠菲微电子董事长付清朝告诉投中网,随着“云大物移”的发展,整体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数据中心规模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即便是把整个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5~10%,其产生的价值也是很巨大的。
更何况,于国内而言,未来五年服务器数量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0%,因此不说存量市场,即便是新增市场的DPU需求量,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再加上与产业投资的耦合,还会产生更大的市场效应。
芯启源CEO卢笙也赞同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此前X86所消耗的资源在可控范围内,但如今随着5G基础设施的完善,运营商的提速,更高速且功耗可控的网卡就变成了主流需求。随着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加优化相关解决方案,毕竟降低成本是刚需。
普通的降本方案,CPU密度会越来越高,业内比拼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更多的算力和存储的排兵布阵,以便产生更高效益,但X86价格相对刚性,才会推动业内更多渴望DPU助力降本。毕竟DPU有着被业内多年验证过的低功耗,其合理部署可以不必再单纯堆叠服务器数量。
“你看亚马逊的财务报表,它最盈利的部门就是AWS,而现在众多的云服务商包括Amazon、Microsoft和中国的BAT等都在推DPU,归根结底就是因为DPU正在占据数据中心的C位。”
这样一来,卢笙表示,不论各家公司如何发挥各自专长去设计DPU芯片,都推动整体行业的向前发展。
业内人士就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网络就像造马路,以前1G 10G时代马路已经不够宽了,车子越来越多,为了平衡压力,通过增加红绿灯和投入更多的交警来更高的协调资源,这样已经让原来的效率提高很多,但是仍然不够。必须第一扩大马路,这就是带宽增加,但是马路从2道变为4道,仅仅依靠红绿灯和有限的交警还是会堵塞,但是我们不能无限增加交警,这就需要马路能更加智能,帮助解决拥堵。
也因此,和利资本执行合伙人张飙同样表示,DPU后续的渗透率会逐步超过50%。国内类似芯启源这样的企业有比较成熟的芯片方案,同时结合国内的软硬件生态开发下一代产品,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尤其是推动各相关企业重视这条技术路线真正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开发难度,正如业内资深专家黄老师所言:这里不仅仅是网络,还有存储、虚拟化、安全、弹性加速、AI等等问题需要通盘考虑。
至于和利资本的感受,本来在看DPU赛道,就并不太会考虑短期投资火爆的事情,只是在近期的反馈中得知,“反正我们从很多投资标的看到,融资节奏比较快,资本圈还是比较火爆的,估值上升,更多人入场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几朵大云的服务器就几百万台,未来发展到上千万台的服务器,绝大多数服务器都有DPU的刚需,我们非常看好这样一个从传统网卡到以DPU为核心的智能网卡的变革过程。”
当然,现在谁先推出能与Mellanox旗鼓相当的解决方案,先获得细分市场深度专业认证和认可,就会获得较大商机。要实现这一目标,研发投入和市场验证,均需要巨量资金支持,而由于国内几大云服务商对这个产品的认知和采纳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加快融资节奏,有其合理逻辑。
从科创板的角度,半导体国产替代阵营中,实际缺乏网络核心芯片及产品的赛道,国内企业能填补这一空白,也是众所期待。这同样也会推动相关机构不断在此间落子。
“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互联网产业、规模最大的网民和线上生态,数据的大爆发,推动了算力的需求。这些都为国产DPU产品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中科驭数董事长鄢贵海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就如此说道,“国内创企凭借专注、创新、敢拼能打的势头,并不一定就比不过那些巨头。”
资本疯抢项目的双向选择,带来了什么
“我们觉得DPU肯定是个千亿的市场,现在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一般都需要两张智能网卡,双运营双备份以保证安全,且一般需要三年更新迭代一次,尤其是还需要采用最新的产品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所以这样的一个市场是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的。”卢笙说道。
根据Gartner数据,未来几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趋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19%,预计到2022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达19131亿元。中国公有云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1%,2022年将达1862亿人民币市场规模。25-100Gbps将成为智能网卡在云数据中心的主战场,预计到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472万台/年,市场空间约为94至212亿元。这样对于DPU的市场空间,可想而知。
付清朝也对投中网表示,目前国内更多还是追随者,投资方不断加码企业发展,本身就是很有帮助的,毕竟现在DPU还属于一个很有新意和挑战的产品,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很难发展地如此顺利。
“好在,目前资本的反馈是相对积极的,我们接触起来,国内的投资圈非常感兴趣,我们自己也感受到投资人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认可,比较追捧。包括在我们融资过程当中,虽然我没有突出DPU做卖点,但因为已经做出了高速网卡,依然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当然,付清朝也对投中网表达了其担忧,“芯片方向投资确实很热,但客观讲,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有担忧,开个玩笑,把投资过程类比考试,题目太容易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反而会觉得不公平。”
关于赛道本身的热度,参与其间的浦东科创海望基金有关人士表示,自2021年年初开始关注DPU赛道之时,就听到有头部机构在广泛调研了,圈内活跃机构也在各种微信群等公开渠道发声表示对DPU赛道的看好。
“这个热度方兴未艾,但真正有实力、有积累,尤其是获得云运营商认可的企业并不多,究其本质,是因为走SOC路线开发DPU绝非易事,国外成熟玩家都是多年积累,软硬件生态完善,尤其是以P4语言为代表的开发基础扎实完备,国内多数从FPGA入手的初创企业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摸索到真正可靠的路径。”
至于身在局中的卢笙,则对投中网提及,“我们会以合理的融资节奏和团队扩张速度,保证在市场上占领我们应该有的一席之地,并希望可以做到头部效应,让我们的估值达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只不过,在他看来,目前DPU细分赛道的壁垒还是相对较高的,除了技术壁垒之外,还有市场的壁垒,需要客户不断迭代,尤其是配合开源软件不断升级去适配客户快速变化的软硬件环境,也因此,投资人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先认可赛道,且有足够的耐心。
张飙也表示道,在这样革命性变化的赛道之上,相关创业者一方面需要有至少10年左右的积累,才能真正摸清客户的需求,也才能真正地锁定一些客户,提高自身的成功概率。
“在估值比较高的时候,对于企业采取比较激进的方法来融资,我觉得这是没有错的,现在确实是当钱相对来讲比较便宜的时候,而且水涨船高,整个企业的成本确实比以前高了很多,那么也相应推动了企业只好去融更多的钱,也实实在在也带来了我们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是好事。”
至于在获得资本加持后,如何更好地发展,国内不少IC企业现在实际都采用了更快捷有效的发展道路:直接从美国或者以色列这些技术发展的源头,用最快的速度,用专利授权的方式来获得技术的使用以及后续开发权。
而关于后续更加长远的发展,用付清朝的话来说,就是各凭本事,“首先这个方向肯定是没错的,融资也没错,不融资是做不出来的,那么创业者们就要各凭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