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1-02-05 10:38:092019年年底,国内股票型ETF的规模共计5554.94亿元,相较2018年年末3313.81亿元的规模增长了68%;而2020年年末,这个数字继续增长,达到了7522.19亿。
在去年年初规模首度站上6000亿关口之后,2020年全年,公募ETF产品继续发力。
截至2020年年末,股票型ETF产品总规模已经超越75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国内股票型ETF的规模共计5554.94亿元,相较2018年年末3313.81亿元的规模增长了68%;而2020年年末,这个数字继续增长,达到了7522.19亿。
回顾这一年公募基金在ETF产品上的布局,既有老牌头部公司的持续发力,也有新玩家入局,加入蓝海竞争。
根据记者统计数据,按照认购起始日计算,2020年全市场共发行了118只ETF产品,合计发行数量为1136.99亿份。其中合并发行份额最大的是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该基金合并发行份额为107.63亿份,也是2020年唯一一只发行份额破百亿的ETF产品。
“随着A股成熟度不断提升,且越来越呈现价值投资导向,未来指数化投资的兴起将成为大势所趋。”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去年我们成立了多只行业ETF以及宽基增强ETF,就产品布局来说,则是不往人最多的地方凑热闹,还是希望设计市场上有稀缺性的产品。”
规模再上台阶
延续了两年的权益市场火热行情,让指数投资也成为投资者热门选择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收益超过100%的主动权益基金超过了100只,而就股票型ETF来说,也有两只ETF在2020年的收益实现翻倍。
鹏华中证酒ETF在2020年全年的回报为125.32%,排名全市场股票型ETF的第一位,其次则是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该基金2020年全年回报为108.16%。
相比2019年,2020年股票型ETF被投资者追逐更甚,这也直接激发了ETF规模的增长。
就超7500亿规模的股票型ETF来说,截至2020年年末,全市场共有17只ETF产品的规模超过了100亿,2019年,这个数字则是13。
整体来看,2020年年末基金规模最大的ETF是华夏上证50(510050)ETF,其规模达到565.74亿,也是全市场首只规模突破500亿的ETF,相较2019年的规模,该基金继续增长22%。
规模排名第二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该基金在2020年年末的规模为457.48亿元,同比增长13%。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ETF产品的规模表现与往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成为首只规模进入股票型ETF前三的行业ETF。这打破了以往股票型ETF由宽基ETF占领规模头部交椅的情况。
数据显示,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在2020年年末的规模为389.05亿元,相较2019年年末,该基金规模增加了249.37亿元,同比增幅179%。
事实上,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也是2020年年成交额最高的一只股票型ETF,该基金2020年全年成交额达到4717.52亿元。相较2019年1530.71亿元的成交额,增长了3186.81亿,增幅达到208%。
“证券板块具有高贝塔属性,是市场风险偏好的风向标,在各种市场行情中都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长期来看,证券板块的基本面也是比较不错的。一方面2020年经纪、自营等各项主营业务完成出色,行业基本面良好;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注册制等政策的不断落地还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值得长期关注。”国泰基金有关人士受访指出。
数据显示,国泰基金全市场ETF管理规模也在2020年实现了位次上升,基金2020年全市场ETF管理规模为860.92亿元,排名仅次于华夏基金。相比2019年,国泰基金的位次上升了5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20年国泰基金针对ETF产品的布局主要遵循“老基建”与“新基建”齐头并进的思路,继续探索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可以插上ETF翅膀”的行业。
国泰基金在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和新兴的朝阳行业中均有所涉猎,布局了市场上首只钢铁ETF、煤炭ETF,以及深交所第一只新能源汽车主题ETF等。
ETF“股化”的困扰
实际上,ETF的爆发式增长也给市场和监管带来压力。
2020年,资金通过ETF参与市场炒作的现象频发,而ETF作为监管层最“属意”的长期资金入市承载平台,成为部分短期资金博取超额收益的工具后,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也会引起相关板块的动荡。
无疑,这也使得监管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目标走向偏离。
由于不少行业ETF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这也使得投资者将ETF当作股票炒,博取短期收益。
譬如2020年大热的科技类ETF,有ETF在上市后成交放大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登顶,原因则是科技周期的“起飞”。但在市场行情出现变化后,这类产品的份额变动也是比较明显的。
以2020年年末规模最大的科技类ETF,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为例,该基金成立时规模约54亿,到了2020年年末,该基金规模超过230亿。
按照该基金今年2月的上市交易书,截至2020年2月3日,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该基金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1.6%;而余下98.4%的份额,均为个人投资者持有。
在2月份初上市后遇到的科技股震荡行情下,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的单日规模上下变动也有超过十几亿份左右的情况。譬如3月11日,该基金份额遭遇了超5亿份的赎回,同期该基金下跌4.65%,芯片指数下跌3.21%。
但在基金规模迅速膨胀的吸引下,不少基金公司同期都在积极布局科技类ETF,针对ETF产品的宣传力度也在加大。一时间,5G、半导体、芯片ETF成为热门选手。
一位从业人士就对本报记者坦言,某机构下血本在业内最贵的平台投放开屏广告,营销投入不可谓不多。
在市场的疯狂推动下,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监管机构有意放缓了泛科技类权益基金的审批节奏,这也导致不少公司上报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生物科技等等主题ETF审批时限加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在2020年年初就已经申报的科技类ETF截至2021年2月4日仍未得到审批。
譬如华宝基金在2020年1月申报的中证电子50ETF、华安基金在2020年3月份申报的中证电子50ETF,目前仍未有反馈;嘉实基金(博客,微博)、招商基金以及华泰柏瑞基金去年4月份申报的中证物联网主题ETF,仅在去年5月获得第一次反馈意见,目前仍未获批。
就在去年,监管机构也曾计划对ETF产品收紧前端监管要求,包括向部分基金公司征求ETF指数编制规则方面的意见,要求ETF所跟踪的标的指数发布时间至少要一年,以及对指数成分股市值占全市场流通市值的比例有所限制等等。
ETF换购的老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9年ETF步入飞速发展阶段之时,就有上市公司参与ETF份额换购导致普通投资者蒙受损失的情况。
股票认购是ETF特有的发行方式,投资者可以在募集期使用单只或多只ETF标的指数成分股认购ETF份额。但在部分上市公司超比例换购后,巨量申购直接导致相关ETF净值偏离。
随后监管层也对漏洞出手。针对上市公司股东股票换购ETF的现象,监管机构窗口指导要求基金成立时股东所换购的比例不能超过上市公司在该ETF所跟踪指数的权重。还有部分公募基金因涉及ETF换购事宜而被监管层点名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沪深交易所多次提出的ETF集合申购机制也在今年1月落地。
在这一模式下,投资者在ETF上市后,在不对原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允许投资者使用符合条件的单只或多只标的指数成分证券为对价,在规定时间内申购ETF份额。
相比ETF在二级市场的普通申购,普通申购由投资者购买ETF跟踪指数对应的一揽子股票并以相应权重的比例进行ETF份额申购,集合申购机制则是在ETF普通申购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1月23日,包括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富国上证综指ETF、博时中证500指?ETF、广发创业板ETF、易方达深证100(159901)ETF、嘉实沪深300(160706)ETF在内的8家基金公司旗下ETF集体发布公告,从1月26日起开通集合申购业务。
按照机构分析,集合申购虽然也是用单券或多券进行申购,但由基金公司代为调仓成指数结构,符合完全复制指数的要求后,才会真正将ETF“交付”参与换购的投资者,期间发生的损益由集合申购投资者自行承担,不影响原有ETF份额持有者的利益,可保障ETF整体有效跟踪。
中金公司指出,传统申购模式下,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无法充分有效参与ETF实物申购。集合申购可以补充完善现有的申购制度,扩大ETF投资者范围,提升市场交易效率,进一步带动ETF市场扩容。
“不过由于集合申购落地后的便利性,上市公司大股东换购抑或将更加容易。”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作者:姜诗蔷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