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南京银行一年之前的140亿元定增预案未获证监会通过,对于南京银行来说颇感意外,据券商中国报道,该行内部人士无奈地表示,“可以说,前面的路都走得很顺,结果在最后的关口倒下,我们也是一头雾水。” 本次被否的南京140亿元定增预案锁定期三年,向5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6.96亿股。
不过就在上周,南京银行成功发行了2018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共80亿元,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两个品种,3年期债券额度60亿元,票面利率4.28%,5年期债券20亿元,票面利率4.5%。募集资金用于中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结构,增加中长期负债来源并支持新增中长期资产业务的开展。机构中诚信评估,本次发行人和债券评级均为AAA。
而无论是发行定增还是金融债券,在当下对于各级商业银行来说目的大都是补充资本所用,那么,如何选择发行方式,除了和各家银行的战略考虑有关外,不可回避的就是资本成本了。
我们简单的算一笔账,南京银行2017年年报现实的每股收益率是1.09元,以140亿元的定增总额,增发16.96亿股的股份上限来计算,为此南京银行每年将会为本次增发提供约18.48亿的股利,外加发行的费用。假设南京银行未来三年间经营平稳,那么此次被否的定增的资本成本大概是15%,远高于4.28%的债务成本。当然,4.28%的成本毕竟是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而15%的成本可融入资本。所以,从融资目的另一方面来说,140亿的定增方案对于应对监管层的压力指标有短期见效的功能。
南京银行的战略计划实际上是面对大、中、小企业的全覆盖战略计划,所以在融资渠道上一定会是多元渠道共同推进,短、中、长期的融资期限合理安排,对于全覆盖的战略计划,平缓的成本曲线对南京银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符合当下监管层引导的商业银行应吸收长期资本的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银行在不良贷款率方面的控制比较优秀,2017年报显示为0.86%,比2016年的0.87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相比较资产总额同是万亿级的城商银行,如盛京银行的1.49%、上海银行的1.09%、北京银行的1.24%,不良率可谓优秀。同样,拨备覆盖率也达到较高的462.54%。
但是,其资本充足率三项却并不理想,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只有7.99%,低于同级别城商行水平,甚至不如一些千亿级的城商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7%,资本充足率为12.93,而且资本充足率三项处于连年下滑状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99.22%,同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减少了78.02%。2017年报说明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下滑是由于报告期内存放同业款项等净增加额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减少,报告称是偿还债支付的现金减少。
南京银行2016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491亿,而这个数字在2017年则是3.85亿,减少99.22%意味着存放同业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几乎被舍弃。与此同时,我们也可窥见存放同业业务在为银行创造现金流中的的权重。年报显示,南京银行存放同业款项期末值约为562亿,同比减少40.50%.
随着资产新规的发布、表外业务的艰难回归、各项监管指标的压力上升等等规范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涌现,过往快速扩张的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地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自我调整。
商业银行的快速扩张若要持续依赖于资本充足的可持续性,而过往商业银行短期的投融资行为随着风险的不断暴露已经不可持续,对于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便成为了商业银行的渴求,发行金融债券便是其中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