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6-15 16:11:53当移动支付发展到人们只带手机就能出门的时候,很多最初令大家尝鲜的产品却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近日,广发银行宣布将下线该行手机信用卡产品(包括手机支付SIM卡、手机支付SD卡,以下统称“手机信用卡”)。知情人士指出,该产品基于近场支付(NFC)一代技术,目前技术早已更新迭代,这应该是下线主因。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不少NFC产品从面世到退出都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大的水花,业内人士认为,NFC的便捷和安全度均高于二维码扫码,但由于NFC技术对手机硬件有较高要求,在我国尚不具有普适性。
广发手机信用卡将下线
近日,广发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于2018年7月27日起下线广发手机信用卡产品,并同步停止受理该信用卡产品到期更新卡及电子现金账户圈存(充值)业务。持有广发手机信用卡的客户可使用至有效期届满或者2018年8月31日(含)。
手机信用卡推出仅有五六年时间。公开资料显示,广发银行于2012年底推出基于手机存储卡(SD卡)的支付模式,将具有支付功能的芯片集成在SD卡上,使用支持功能的NFC手机终端,便可同时支持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2013年6月推出的基于NFC-SIM卡技术的支付模式,最大特点是支持“空中发卡”,客户借助手机钱包客户端完成“空中”申办手机支付卡、电子现金圈存以及账户余额查询等功能,并在有银联“闪付”标志的POS机上进行消费。
不少银行都曾在此领域试水,例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也推出过手机信用卡;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则是通过与中国银联或通讯商合作方式推出NFC手机支付产品。我爱卡主编、信用卡市场资深分析师董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最早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NFC支付便已出现,不过当时用户需要先换一张带支付功能的SIM卡才能使用。
技术更迭为主因
基于SIM卡或SD卡的NFC,是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的一个形态。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彼时NFC技术主要应用在地铁公交,消费领域相对较少。“但无论在哪个领域也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一位支付行业分析师进一步表示。
产品的火爆度是反映背后应用技术冷热的一个窗口。据了解,截至目前,NFC支付在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仅有不到20%。此次广发银行下线手机信用卡是否与使用的NFC技术在国内市场份额不高有关?北京商报记者向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没有获得回应。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行手机信用卡可以看作是顺应移动支付趋势,同时也是对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的应战。近年来,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也可以看作是无卡化的信用卡,这些产品一出现,就受到年轻用户的热捧,对传统信用卡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上述两个方面,即用户量不大、使用度不高,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都不是广发银行下线手机信用卡的原因。
“原因其实很简单,是早前的技术被淘汰了。”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广发银行基于SIM卡、SD卡的手机信用卡使用的还是NFC第一代技术;2015年技术就升级到第二代,用NFC线圈模拟了一张卡,不再需要SIM卡或SD卡;到了2016年,NFC技术升级到第三代,可以将信息直接写到手机中,模拟卡也不用了,彼时已经非常成熟的各种“Pay”就是一个例子。
硬件门槛高阻碍NFC称王
然而,即使是应用NFC升级版技术的各种“Pay”,也没有像应用二维码扫码技术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产品一样成为“爆款”。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NFC技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都高于二维码扫码,不过,“你可以说服一个人使用NFC,却无法说服他换手机”。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NFC技术之所以在我国推广不尽如人意,是因为使用NFC支付对手机端有硬件要求,比如NFC要求苹果手机必须在几代以上、小米或华为手机必须为哪个机型等,而美国Apple Pay的占比能达到40-50%。董峥也表示,不可否认扫码支付普适性更高,NFC总体还是偏中高端,取决于手机硬件,很多手机本身不能做支付,所以NFC支付这种方式没有办法形成主流,只有用户中的“战斗机”、“发烧友”会使用。
对于未来NFC技术能否提升市场份额,董峥认为主要取决于产业环境,如果手机厂商愿意把NFC变成标配,便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NFC涉及到手机硬件成本问题,普及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因此NFC支付近几年可能还是会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 实习记者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