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私募“保壳”生态圈: 担保、拆借、关联方认购各有手段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5-22 09:11:53 

导读6j3财经新闻网

5月21日,有受访人士表示,从2016年中起,“保壳运动”开始,许多私募举步维艰,生存状况堪忧,只能通过“自行筹资”方式来完成首只基金的募集工作,比如管理人对投资人进行担保,外边拆借资金,关联方认购产品等等方式。6j3财经新闻网

随着私募备案要求的趋严,在实际运作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变得非常难,而保壳也成为私募的一种常见行为。6j3财经新闻网

根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完成后,六个月内要发行一只基金,否则管理人资质将被注销。6j3财经新闻网

私募生存调查6j3财经新闻网

私募公司生存成本几何?6j3财经新闻网

5月21日,上海韬韫投资合伙人张润给记者列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必要开支如下:1.房租,按照租用200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的房租至少五六万;2.员工工资,按照8个人来算,每个人一个月工资1万元,一个月就是8万元;3.其他费用等。6j3财经新闻网

“综合来看,一个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想正常维持,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150万以上,然而有超过一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在一个亿以下,按收取一个点的管理费计算,这些管理人是无法覆盖其运营成本的。”张润说。6j3财经新闻网

而深圳上德谷投资总监刘皓楠列出的生存条件是,“私募管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管理费、超额的业绩报酬,所以管理费是维持一个私募运营的基本保障,按照一个中小型私募的规模,每年的运营费用大概要200万-250万元,相对应的管理规模应该在1.5-2个亿之间。”6j3财经新闻网

北京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则表示,PE投资周期长,有收益一般都是五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支撑PE的主要是管理费。一般来说是每年收2%的管理费,即一个亿管理规模,每年会收200万的管理费,但是还有募资成本、付给资金渠道的费用,真正落到手里的可能就是100多万。所以一般来说,PE管理规模超过5个亿能生存,超过10个亿比较良性。6j3财经新闻网

那么,究竟有多少私募公司在生存线上挣扎?6j3财经新闻网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0458家。其中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2家(含股票、债券等),在50亿-100亿元的有268家,在20亿-50亿元的有645 家,在10亿20亿元的有827家,在5亿-10亿元的有1057家,在1亿-5亿元的有4170家,在0.5亿元-1亿元的有2193家。6j3财经新闻网

以前述几位私募人士提及最低适合生存的管理规模1亿元来计算,目前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7189家,占总数20458家的比例为35%,即65%的私募公司可能在生存线之下。6j3财经新闻网

当然,上述来自上海、深圳、北京的私募基金人士的成本账单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全国水平,但有相当的代表性。截至4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正是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这三个城市,数量分别为4697家、4554家、4246家,数量占比分别为 20%、19%、18%。6j3财经新闻网

张弛认为,目前有2万多家私募公司,在大量淘沙下,大部分私募生存得不太好。6j3财经新闻网

对于私募未来的趋势,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私募会两极分化会更严重,向头部集中。”6j3财经新闻网

保壳行动6j3财经新闻网

事实上,在实际运作中,对许多私募来说,备案不易,保壳变成势所必行。6j3财经新闻网

本包记者了解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请登记备案,平均的补正次数在2.22次,协会的反馈周期往往不超过20个工作日。因此平均来看,2-3个月可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从这个角度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并不是特别难。6j3财经新闻网

但张润介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认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非常难,主要在于注册资本金实缴、人员构成等方面。”6j3财经新闻网

刘皓楠也表示,现在新登记注册私募公司难度越来越大,主要集中在对公司高管的专业投资管理经历及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对公司运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更具体,同时股东也需要证明自己有出资能力,并且各项都要落实在法律意见书中。6j3财经新闻网

也是因此,当私募完成高门槛的登记备案之后,保壳成为一种常见现象。6j3财经新闻网

刘皓楠介绍,所谓的“壳”,是指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登记注册的管理人身份。6j3财经新闻网

“此规定在2016年初就已经颁布,在2016年中正式执行,很多小型私募2016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发行首只产品。”刘皓楠说。6j3财经新闻网

对此,张弛表示:“从去年就开始出现大量保壳的现象,许多私募基金至今都只有一只产品,就是为了保壳发的产品。”6j3财经新闻网

张润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六个月内都能完成首只产品的发行,尤其是股权类管理人,其募资周期时间较长,因此保壳是一种常见的行为。”6j3财经新闻网

而保壳成本无法计算,张润介绍,因为保壳往往是管理人“自行筹资”完成首只基金的募集工作,“自行筹资有很多方法,比如管理人对投资人进行担保,外边拆借资金,关联方认购产品等等。”张润说,“相比较而言,买壳成本相对较高,少则大几十万,多则上百万。”6j3财经新闻网

曾令华表示:“保壳实际上是一种不太好的行为,因为监管层对资管要求是真实的需求,而保壳带来投资需求不一定真实。6j3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