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5-15 07:47:425月14日晚间,一则关于“监管动手结构性存款”的报道激起千层浪!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处了解到,由于部分银行将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业内预期,假结构性存款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或将出台。
某银行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表示,公司将开始规范结构性存款的部分业务。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从定义上来看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
结构性存款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分有保本和不保本两种,利率通常在4%-4.7%之间,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了解到,银行在上报结构性存款时通常与保本理财一起上报。
结构性存款在国内并不属于新鲜事物,但资管新规出台后,由于银行表外业务受到了限制,结构性存款被视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之一,因此规模持续上升。
公开的秘密:假结构性存款
“假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为期权组合设置了不可能执行的行权条件,使其一定能够按照较高利率兑付。
“假结构性存款”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由于银行只需要支付交易对手方期权费,因此到期日只损失期权费,其余部分并未投向衍生品市场,是刚性兑付的产品。
“通道”又现身
由于衍生品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监管部门对其准入要求比较严格。
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那么,不具有衍生品交易资格的银行又是如何进行交易的呢?
中国证券报了解到,不具备衍生品资格的银行,通常会选择将资金委托给具有这项资质的银行进行:如果A银行不具备该资质,且要发行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那么它会与具有该项资质的B银行签署委托协议,将前端手续费按照本金的一定比例支付给B银行,由B银行进行投资。产品到期日,A银行将后端手续费和期权费支付给B,B将期权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返还给A银行,再由A银行与本金一起支付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