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5-11 09:45:18在外资正式撕开一道口子迈入中国支付市场之前,央行正酝酿备付金最严监管大招。
今日“备付金集中存管新规”在支付圈持续发酵,不少媒体将其解读为“最严备付金新规”。券商中国记者独家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证实,央行确实拟针对部分试点支付机构,令其将交存专户内的资金全额转入新开立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全额上收试点支付机构备付金)。但目前央行并未正式发文,而仍旧在于业界小范围讨论阶段。
“周一我们去总行开会说了这个事,但最终正式文件还没有收到,这是闭门会议上的资料。就这么理解吧,是征询意见稿。估计央行正式发的文会和讨论的有点变化,但变化可能不会太大,因为留给大伙的时间不多了。”一名参会的支付机构高管告诉记者。
而据记者独家了解到,首批试点机构,共有26家。
备付金全额交存,终于要来了
高度总结央行正在酝酿的大招,是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直接在央行相关部门开立,专项用所有支付业务的资金清算。
按照会议上的讨论资料,所有此前办理委托存管的银行,需要在支付机构在央行开立集中存管账户后,2个工作日完成转存;支付机构通过中国银联和网联清算公司转接支付业务的,需要全部通过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机构可以通过清算平台查询账户情况。此外,此次涉及试点的支付机构需要在5月15日前向各属地管理人行结算部门提交《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开立申请书》。
事实上,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例如,你在网店买买买之后,将钱付给了支付宝(支付机构),商家就直接发货给你了,而支付机构要在客户确认收货后才把钱付给商家,期间有一个时间差,这部分就是支付机构收到的客户备付金。
2017年12月末,央行下发文件执行客户备付金新的交存比例,即2018年起,支付机构应确保其日终备付金存管银行存放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由2018年1月的20%左右逐渐提高至50%。
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在执行新的交存比例后,支付机构交存央行的备付金直线上涨。截至今年1月末、2月末和3月末的金额分别为1237.57亿元、2202.35亿元和3157.52亿元。3月末的环比涨幅无法忽视,已经高到了43%。
“现在试点机构需要全额交存,6月30日支付机构‘断直连’(即过去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直联的模式,需要对接合法的清算平台)也是确定的。”某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主要是第三方机构不能沉淀客户资金,也不是受监管的存款机构,这部分资金就得全部上收央行监管,以保证公众利益。”某大型股份行网络银行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外资到来前的必选动作
“不尽快把规则制定好,怎么放外资支付机构进来?攘外必先安内。”上述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并没有参会,但我充分理解央行意图。”他还补充道。
一个大家都需要知道的背景是,5月2日,中国央行收到了最早进入中国服务跨境B2C卖家的收款企业英国World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这意味着,第一家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已经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而此前3月中下旬,央行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
“不管从对内还是对外的角度,央行对支付领域进行深度监管,都是必要的。对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内,将终结支付机构吃利差躺着赚钱的日子,支付机构需要靠支付本身及管理业务收益生存。支付机构上缴备付金不能再慢吞吞。”上述支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靠着庞大的日均沉淀量,支付机构曾一度“躺着赚利差”,这就催生行业畸状,即支付机构开拓新支付场景的动力不强,更有甚者为了提高备付金的收益,违规挪用备付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而这也是央行加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的原因。
同时,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不利于监管也是行业隐患之一。此前,央行披露,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
“从金融安全角度‘断直联’、央行深度监管肯定是好事,但能不能管住、管好是另一回事。”某国有大行深圳分行负责人表示,“央行管备付金也将支付公司靠吃银行利差过日子的时代终结了,支付机构要生存必须靠支付本身及关联业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