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4-29 11:52:37“泡沫总算挤得差不多了。”一家国内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平台负责人感慨说。
自2016年8月有关部门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规定个人P2P借款上限不得超过20万元起,汽车抵押消费贷款俨然成为众多互金平台、小贷机构、民间投资机构眼里的香饽饽。
一时间,众多平台纷纷加入这个市场,引发多种行业怪象,比如越来越多平台陷入业务规模翻倍增长、利润停滞不前的经营怪圈;行业二押现象越演越烈引发不少平台坏账率“井喷”等等。
但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但不少平台发现泡沫时期的二押现象与价格战正驱使整个行业从“暴利”转入“微利”时代,若平台无法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挤出利润,仍然会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品。
二押现象倒逼行业坏账激增
果树财富创始人兼CEO吴复申在朗迪美国峰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直言,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参与者涌入,整个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在一二三线城市迅速趋于市场饱和,如今连县城、乡村几乎都在“短兵相接”。
随之而来的,是平台规模迅猛扩张后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一家拟退出汽车抵押消费信贷领域的互金平台业务总监赵刚(化名)对此感同身受。在2017年年中内部合规稽查中,他们发现多个高薪聘请的区域经理“内外勾结”,通过美化借款人征信记录,协助后者获取汽车抵押消费贷款用于赌博或借新还旧,给平台造成不小的坏账压力。
整个行业管理混乱程度进一步被放大。
前述平台人士坦言,汽车抵押消费贷款产业链相当长,包括获客、贷前评估,贷中监管等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就将造成大量坏账风险。然而,过去一年众多市场新参与者为了争夺客户不断调高贷款/汽车估值比,从60%调高至最高90%,令不少借款人发现贷款额高于抵押汽车实际估值,宁愿弃车不还贷。
市场参与者激增所衍生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二押现象迅速增加。
所谓二押,概括而言,就是借款人将汽车抵押给平台获取贷款后,再按照略低于汽车黑市的价格,向二押机构再次申请汽车抵押借款。事实上,多数二押平台明知借款人“重复借贷”,也愿意提供贷款,目的就是在借款人不还贷情况下“没收”汽车,按照黑市价格出售赚取差价。
“通常二押的年化借款利率超过200%,这意味着二押机构早已做好借款人不还款、直接提车出售赚差价的准备。”赵刚透露。但这给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平台带来极大的坏账压力,不少平台发现借款人还款逾期时,抵押车辆已经被二押平台出售,只能面临巨额坏账风险。在他看来,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大批市场新参与者被迫离场、行业开始泡沫破裂回归理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业洗牌控成本求生
记者多方了解到,由于二押行为与管理混乱,这些新参与者在经历2017年上半年业务规模井喷式增长后,下半年便遭遇逾期率超过20%的经营风险,只能陆续选择认赔离场。
“去年底以来,逾百家互金平台或资管机构先后退出了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市场,几乎占据市场参与者的1/5。”赵刚直言。
在赵刚看来,尽管汽车抵押消费贷款行业正回归理性增长,但此前市场过度竞争给行业构成的负面冲击犹存。
他算了一笔账,当前平台的获客成本、运营成本、坏账成本分别在4%-5%、2%-3%、2%-3%之间。在2016年市场参与者尚未大量进入前,行业毛利率(即产品贷款利率减去资金成本)达到16%-30%,因此很多平台净利润至少在6%-8%,随着2016年下半年市场过度竞争引发价格战四起,如今行业毛利率降至8%-15%,与此对应的是平台净利润下滑至2%附近。
“若平台能做到3%-4%净利润,足以让同行羡慕。”吴复申表示。这正倒逼留存下来的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平台想尽办法压缩成本“求生存发展”。比如部分平台改变以往人海战术,转而与多个用车场景合作开展获客,尽可能降低获客成本等。
“不过,二押问题依然令整个行业头疼。”赵刚坦言,如今二押产业链已相当完善。比如一个城市若有10余家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平台,周边就会冒出40-50家二押机构牟利。一旦这些平台对二押行为的风控稍有疏忽,其坏账率很快就会翻倍,一下子吞噬仅存的2%净利润。
吴复申认为,由此,国内多家汽车抵押消费贷款平台联合发起车贷联盟,通过建立共享从业者黑名单等机制抵押二押现象持续泛滥。
融金所联合创始人张东波则认为,经历从严监管与行业乱象而存活下来的汽车抵押消费贷款行业,只有找到自身独特的成本控制竞争力,才能避免自己沦为行业洗牌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