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4-08 20:14:09近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有的为了拉拢人才,在圈内频频挖角资深基金经理;但有的却因自身实力不强,在人才争夺战中未占据上风,任职基金经理普遍从业时间较短,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就属于后者。
数据显示,中信建投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81年,目前9位基金经理中,仅有3位任职超过3年。也许是基金经理们经验相对不足,中信建投旗下多只产品普遍收益率不乐观,今年以来(截至3月29日),平均回报率仅为-0.08%。
中信建投计划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品收益率?今后如何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向中信建投相关人士致电致函,但截至发稿,公司尚未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基金经理不够“老到”
中信建投基金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在发展20年的公募基金业属于后辈。公司股东包括: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航天科技(000901)财务有限公司、江苏广传广播传媒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有公司55%、25%、20%股份,属国有券商系基金公司。
尽管已成立4余年,中信建投却鲜有资历较深的基金经理。数据显示,公司当前平均从业年限为1.81年,在122家基金公司中排第26位。这说明,与多数同行公司相比,中信建投的基金经理还不够“老到”。
公司9位基金经理中,在该岗位从业年限不足两年的有6位。当中,任职时间最短的,是在2017年5月从研究员升职为基金经理,也就是说,在投资岗位任职时间还不足1年。公司仅有3位基金经理,从事这一职务超过3年。
这批基金经理在来到中信建投之前,多缺乏投资方面相关经验。公司在职的9位基金经理中,除公司现任投资部总经理王琦曾任中信建投证券交易部总监外,多数在来到中信建投前都为行业研究员。其中,5位基金经理是从2016年才加入中信建投。
这批新加入的研究员,一部分在中信建投相关岗位任职没多久,就升职为基金经理。比如,颜灵珊2016年8月加入该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助理,2017年2月升任基金经理,现管理中信建投睿康等产品;周紫光在2016年3月入职中信建投,从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做起,2017年5月起,任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灵活配置等产品的基金经理。
旗下产品年内平均收益为负
中信建投现任基金经理中,仅王浩一人是在2013年9月即公司建立时就入职。2014年1月起,王浩正式担任基金经理,管理债权类产品。公开资料显示,王浩从2014年起担任基金经理,累计任职4年零1个月,已经是中信建投资历最老的基金经理了。
或许,基金经理投资经验欠缺、新丁过多,多少对中信建投旗下产品的收益率造成影响。今年以来(截至3月29日),该公司产品平均回报率仅为-0.08%,大部分产品的业绩排名位于同类后二分之一。其中,灵活配置型产品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A以及偏债混合型产品中信建投睿信A、中信建投睿康A表现较为不佳,年内回报率分别为-5.57%、-3.53%、-2.72%,均排在同类后三分之一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还不足5年的中信建投,目前在同行业中规模还较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共有15只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85.74亿元,在122家基金公司中排第90位。
错押重仓股,是中信建投旗下部分产品跑输大盘的重要原因。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信建投睿信前三大重仓股为万华化学(600309)、海螺水泥(600585)、荣盛石化(002493)。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华友钴业(603799)、三一重工(600031)、东山精密(002384)。
显示,中信建投2017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荣盛石化、海螺水泥、江西铜业(600362),3家公司今年来股价均有所下滑,分别下跌6%、16.35%、20%。
换股频繁影响投资收益
中信建投旗下基金产品中,有5只基金同时持有荣盛石化、海螺水泥、江西铜业。此外,蓝焰控股、中国巨石(600176)、三一重工也在中国建投2017年四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中。
由此可见,基建类行业在中信建投持仓中占据相当比重。但近年来基建行业不属于市场热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下降,甚至某种程度属于过剩产能。在此情形下,中信建投基金为何会重仓这一行业股票令人不解。
记者注意到,中信建投近期才转向重仓基建股。公司2017年四季度与第三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完全不同,仅清新环境(002573)一家连续出现在十大重仓股中。当年三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还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欧菲光、安洁科技(002635)、华天科技(002185)、深天马A、康尼机电(603111)等。
更早之前,中信建投还重仓过亿帆医药(002019)、爱建集团(600643)、康美药业(600518)、华东医药(000963)、中兴通讯、利亚德(300296)、杉杉股份(600884)等公司。可以看出,中信建投换股相对频繁,关注的行业也较为分散。
对于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如何构建清晰的投资逻辑,提升管理能力,是长期在市场立足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