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钮文新:人民币高估才危险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1-09 08:36:11 

  文|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编辑:蒋莉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期)

  新年伊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延续去年升值走势,1月3日冲破了6.5关口,这次是不是还会冲到6.1附近,甚至打破历史纪录?不管会不会,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目前已经明显高估,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言,货币高估的危险性远远大过低估的危险性。实际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泰国等“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币值严重高估,结果给了国际金融大鳄以做空的机会。那时候的一个“辅助者”就是美联储加息。加息导致金融套利资本离开亚洲,而使金融大鳄的做空攻击事半功倍。

  当然,中国目前情况和当年的亚洲“四小虎”差异很大,甚至不可同日而语。比如,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依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同样是顺差。但尽管如此,是不是就不存在人民币高估的情况?当然不是。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因素很多,但关键还得看中国、美国经济基本面对比。按照现在的情况,美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周期,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处于重大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两相比较之后应当说:人民币兑美元没有大幅升值的理由。汇率在6.99附近略有升值或波动问题不大,但一年之间升值幅度超过7%,明显有些过度。

  还记得上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5到6.1这个过程吗?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明显的下行压力,GDP增长甚至出现失速征兆。然后是国际金融市场一片唱空、做空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问题被反复炒作,随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快速贬值。这样的情况逼迫中国政府不得不出手遏制,一方面强化资本管理,限制资本离境,限制居民换汇;另一方面再搞投资项目稳定经济。

  人民币汇率为什么总是大起大落?这实际与中国货币政策不断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年中,中国货币政策开始紧缩,5次加息、12次提高法定准备金利率,货币政策拐头之急之猛前所未有。此间发生所谓“二次汇改”,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汇率稳定开始转变,人民币继续一路升值,直至2014年中国经济频频出现巨大的下行压力,并迫使财政政策趋向更加积极,而货币政策从2014年底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2015年8月),5次降息、5次降准,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动加杠杆,形成对投资的支撑,但偏宽的货币政策也压制了人民币升值势头。尤其是“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掉头向下,开始贬值。这时候,政府、企业、金融集体攀升的杠杆全都变成了国际金融大鳄做空人民币的理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6.99。

  实际上,去年以来的人民币不断升值,与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走高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此时此刻人民币不断升值,极易被高估,形成中国经济杠杆之外的另一个金融“堰塞湖”,而且从上一轮人民币做空理由看,债务杠杆极易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正如上述,如果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上行,并刺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的情况下,任由高利率和高汇率共同作用于中国实体经济,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加大。

  实际上,2017年底的经济增长小幅回落,已经证明利率和汇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让利率和汇率继续产生过激反应,不要再度出现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经济的程度,因为我们看到,几轮救助――扩大财政投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无以复加。现在,中国经济需要休养生息,着力结构性变革,宏观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以中性略偏宽松,而绝不是中性偏紧。

  笔者不同意一些学者建议“让人民币在中性偏紧的政策之下实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因为这是矛盾的政策,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实施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期人民币才可能实现贬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它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人民币远期升值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中国人应有的“幸福观”。所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中国人通向幸福的根本之路。既然如此,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都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而定,而不是助长金融投机。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