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在资产负债两端挤压下,银行利差收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2024年一季度利差下行压力将进一步显现。在实体经济引导下资产端,负债端通过调整高息存款期限、金额、利率来缓解债务成本,从而平衡利差是常见做法。
然而,还有另一种方法。 虽然不少中小银行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取消和减少高息存款产品,但为了吸引存款,也会临时推出一些短期大面额存单等高成本存款产品。的存款。 中小银行在维持利差和保持竞争力方面陷入两难境地。
通知存款密集调整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是介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间的一种存款。 它是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存款而创新推出的一种高息存款。
五一假期前夕,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5月1日起,银行自动转账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自动终止。终止后,现有自动转账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统一为“通知存款+”产品。
同样,大连农商银行也在4月底、5月初在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公报称,自2024年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账功能,客户在提款之前需要先提款。 提前1天/7天通知预约。
此外,就在4月中旬,广发银行还发布了《关于企业通知存款业务服务调整的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初下线企业通知存款业务自动展期服务,存续资金将在5月上旬下线。以具体的产品服务为基础。 规则调整为非展期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签约活期账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调整通知存款大部分来自地区性银行。 今年3月,福建省农信社、福州农商行、厦门农商行、廉江农商行等福建省多家银行以及多家当地村镇银行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将下架“富利宝”货架上的智能通知。 存款产品。
由于存款占商业银行负债的大部分,成本控制对于利差的稳定极为重要。 只有降低存款利率,才能抵消LPR降息对资产端的影响。
近年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探底。 2023年末净息差跌破1.7%至1.69%,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自律机制约定的净息差。警戒线”为1.8%。 2024年,随着利差收窄趋势进一步延续,稳定利差已成为商业银行流动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
4月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出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采用人工补息的方式获取高利率存款,也是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的表现。
拉长时间周期,商业银行在2022年4月、9月以及2023年6月、9月、12月已经历了五轮大规模存款利率下调。在每轮降息中,各大国有银行引导降息,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然后扩展到区域性银行以弥补降息。
减少的存款产品主要是活期和定期产品,随后扩大到存单、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等其他存款产品。
本轮智能存款利率调整可以追溯到去年5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降低协议存款、通知存款和大额存单的利率浮动上限。 同时,不再需要客户操作、自动智能展期的通知存款,存款自然到期。 上述政策更新以来,国内各银行相继下架通知存款等产品。
中小银行仍面临吸收存款压力
毫无疑问,降低负债成本是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54.1%的受访银行家关心未来如何推动银行业利润增长。 相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综合负债成本”是银行业未来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但由于各银行自身负债压力、存款定价、客户基础等具体差异,具体的降压方式也有所不同。 上述报告还显示,2023年以来,存款仍将是银行负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存款竞争仍将激烈。
最近热播的金融职业电视剧《城中城》也贡献了基层银行存款的现实。 为了完成目标,基层账户经理往往会找中介机构购买存款。 这也成为了公开的潜规则。
由于存款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更多银行在期限结构、发行额度、利率等方面进行调整。 但为了吸引更多储蓄,他们也会积极发行短期高息存款。 例如,潍坊银行今年4月下旬宣布,发行1个月至2年期的各种期限的存单,最低申购金额为20万元至100万元。 这些短期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一经推出也将很快被抢购一空。
存贷利差存在套利空间
长期以来,在惠及实体经济的举措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但存款利率具有刚性,两端存在不对称性,这就创造了很大的套利空间。
“存贷利差收窄时,容易诱发资金闲置,阻碍政策利率传导,大量流动性以高息定期存款的形式提供。” 开元证券研报《存款成本高背后——从防止资金闲置视角观察》总结,资金闲置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包括:“小银行出具银行担保+高息差存款+大银行”邮寄账单”; 公司开立信用证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购买福费廷; 大公司享有溢价权益,公众当期意味着超纪律存款和人工补息; 财务管理绕过保险和银行协议存款而不是活期存款账户; 此外,由于债券市场融资利率较低,企业可能通过超短期融资获得资金,然后购买理财。
例如,企业在一家中小银行存入保证金定期存款(比例高达100%),在同一家银行发行银行票据,然后到另一家大型银行贴现,然后将贴现资金存入银行。 赚取存款收入。 由于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公司赚取存贷利差。 再比如手动补息套利。 人工补息本来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纠正环节,但有的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用高利率吸引存款,留住大企业客户。 这些企业通常只选择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现金管理。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向会员和机构发布《关于禁止通过人为补息、高利率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文件指出,部分银行高利率吸收存款的不良现象,即通过人工补息等方式,变相超出存款利率授权限额,承诺并支付高额利率。
市场预计未来存款利率下调或将成为常态,并预测2024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或将继续多轮下调,不排除降低自营定价上限的可能——存款监管机制进一步降低。 成本,缓解利差收窄的压力。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