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沙杰3月24日表示,我们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当时引起了二级市场的动荡。 概念股周一逆势上涨。 拥有量子应用安全服务平台软件著作权的浩丰品石旗下浩丰科技收于20CM涨停。 在抗量子密码算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吉达正元触及涨停,拥有成熟量子视频会议系统的苏州科大触及涨停。 投资国易量子的中科大国创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9%。 与国科量子签署量子应用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合作的通牛信息一度上涨9%以上。
国投证券计算机赵阳团队在3月2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量子技术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是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显示,量子信息是指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利用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的信息方式。 量子信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三大领域。 它在提高疑难计算问题的计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高传感器测量精度等方面具有超越经典信息技术的潜力。
近十年来,全球量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数量和投融资规模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但近两年增长趋势有所放缓。 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领域,欧美企业集中度最高,占全球的60%以上。 中国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企业数量仅为美国的一半。 目前,量子技术正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综合市场规模来看,预计2025年全球量子信息市场规模将达到101.65亿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到1300.7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25 年至 2030 年将增长 66.5%。
天风计算机团队表示,量子信息产业链主要包括应用、网络建设集成/供应商、保密网络运营、量子密钥分配设备、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平台、芯片、光子源、单光子探测器、量子随机数发电机、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具体来说,应用领域包括国电南瑞、苏州科大、电科网安、科华数据、天融信、中国信息、亚光科技、雷科防务、通牛信息、浩峰科技、大同等标的。 华志。 网络建设集成/供应商领域涉及的标的包括中国信息、四川电子、浙江东方、亨通光电、格尔软件和迪普科技。 安全网络运营领域的目标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信息,量子密钥分配设备领域的目标包括国盾量子。
网络设备及网管软件平台涉及标的包括国盾量子、中国信息、中国电信等。 芯片领域涉及的标的包括国盾量子、光讯科技、紫光展锐等。 光子源领域的标的公司包括国盾量子、光酷科技、等。 涉足单光子探测器领域的标的公司包括国盾量子、光运达、中华信息等。 涉及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领域的标的包括国盾量子、中国信息、盛阳科技、国芯科技(与硅臻合作)等。 涉及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标的包括国盾量子、腾竞科技、中国长城和中国移动。 其他领域涉及的标的还包括翔通光电、中天科技、科大讯飞国创、天融信和光讯科技。
民生证券表示,量子计算有望成为解决AI算力瓶颈的颠覆力量。 量子计算有望颠覆经典计算架构,成为解决AI算力瓶颈的颠覆力量,或成为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建议关注国盾量子、中科国创、中国信息、科华数据、中国长城、光讯科技等量子计算相关标的,以及电科网安、吉大正源、歌尔等量子加密通信标的软件、国芯科技、浙江东方、亨通光电等
中国电信3月11日公告,全资子公司中国电信量子集团近日宣布高价收购国盾量子股份,总价约19.2亿元,认购价为每股78.94元。 合计购买约2411万股,占国盾量子持股23.08%,成为控股股东,从而使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国盾量子的实际控制人。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收购将巩固中国电信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地位,构筑5G时代的竞争优势,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早在2014年,中国电信与国盾量子联合攻克量子经典波分复用技术,建成上海陆家嘴金融量子安全通信应用示范网。 2020年11月,中国电信集团与国盾量子共同成立中国电信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展量子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 2022年12月,中国电信集团联合华为、国盾量子、中电信量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OTN综合量子加密专线”创新解决方案,推动量子加密传输网络商用化。
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的光讯科技周四在互动上表示,该公司与国盾量子共同成立国讯量子芯公司,从事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光迅科技持股比例45%。 最终实际控制人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国长城1月19日在互动上表示,公司持续关注量子计算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把握。研发投入金额。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包括天河防务、奇安信、天奥电子、吉达通讯、国盾量子、普源精电、振友科技、东方、中国长城、数码认证、天通股份等10多家华工科技、三维西南、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A股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披露了量子计算相关业务。 天河防务周五在互动平台表示,围绕量子通信,天河防务子公司已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前期研究和布局,重点开展量子通信所用超低温器件的相关研发和实验。 目前已开展相关装置的极低温环境实验。 具体情况如下: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