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但在我国目前的绿色电力交易体系中,核电并不具备与上述属性相匹配的“身份”。
“核电是所有清洁能源中碳排放最低的发电技术之一。核电作为稳定可靠、优质、绿色低碳的电力,目前尚未纳入我国绿色证书和绿色电力系统,成为唯一被排除在该系统之外的非化石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昌利认为,上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实现既不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核电产业的长远发展。 核电在绿色环保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杨昌利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也建议,核能要全面融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从近两年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和核能的综合利用,到目前业界共同呼吁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体现了全球核电市场的升温,国内核电建设稳步推进,国际“碳壁垒”逐步逼近。 多重背景交织下,核电产业面临新课题: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进入挑战? 如何在参与电力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低碳属性和减排贡献? 如何成为应对国际碳关税的有效措施?
“尴尬”的清洁能源
杨昌利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21.2%。 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 “2023年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近5%,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亿吨。” 他表示,我国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能技术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核电发展规模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年和2023年,我国连续两年核准新增核电机组10台。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能源工作主基调下,兼顾能源独立供应和低碳转型的核电成为关键选择。 据各方预测,到2035年,我国运行核电占比将超过10%,核电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新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核”中发挥更大作用。碳”目标。
与此不符的是,核电在绿色电力体系中并没有官方认证的低碳“身份证书”,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充分发挥绿色电力的低碳环境价值,引导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我国于2017年建立了绿色电力证书制度,颁发绿色电力证书。向符合条件的风电、太阳能颁发证书,通过交易获得绿色电力。 优质的。 2021年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2022年,绿色证书发行和交易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发展以来,绿色低碳电力体系日益完善,建立了绿证交易和绿电交易两大市场机制。 绿色证书颁发范围扩大到包括水电在内的所有可再生能源。 绿色证书也成为标识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唯一凭证和交易载体,实现了从“绿色溢价”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的转变。 “证”的定位转变和价值提升,为能源消费双控政策与能源消费抵消的短期融合、节能减碳政策与碳中长期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放抵消。
也就是说,在能源转型中,核电常常与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被提及。 但在绿色电力交易体系下,两种情况就不一样了。
杨昌利表示,由此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核电企业无法提供绿色证书等官方证书,目前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全社会绿色电力供应面临制约。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社会绿色用电意识逐步增强。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已开始试运行,即将正式实施。 使用绿色电力生产的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并有助于避免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 国内外的碳减排形势促使企业等主体对绿色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核电每年可提供超过1600亿千瓦时的市场化电力,是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重要选择之一。” 杨昌利表示,核电机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可以极大缓解华东、华南地区绿色电力短缺的问题。 。
此外,核电尚未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参与市场竞争面临挑战。 “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承担消纳责任,这意味着这些主体在售核或购电时仍需承担同等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力量。 杨昌利进一步解释说,这实际上是把核电和化石能源放在同等地位,没有体现核电的低碳属性和减排贡献,降低了用户购买核电的积极性。”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和全社会低碳消费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将对核电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提出严峻挑战。”
相关交易政策中核电属性定位不明确而引发的实际问题并不少见。 此前,一位东部核电厂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近年来,跨国公司和出口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绿色电力生产,以增强产品竞争力。 然而,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相比,核电仍缺乏其使用的确认。 低碳电力属性的权威证明并不能满足用户对“绿色电力”的需求。 这成为核电在营销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竞争过程中的尴尬。
核电绿色“身份证”,在哪里?
从全球来看,核电发展势头不减。
2023年11月和2023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8)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上,22个国家签署联合协议“到2050年将核电发电能力提高到2020年基准线的三倍” ”这一宣言提振了全球核电发展的信心。 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上调了对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份额的预期。
随着欧美等国家更加重视核电在碳减排方面的突出作用,一些国家已在政策或实施层面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范畴。 其中,比利时、荷兰、芬兰等11个国家向核电颁发了欧盟原产地保证证书(GO证书),用于向终端消费者证明所用电力的绿色属性。 美国伊利诺伊州、纽约州等州在其清洁能源配额中设立了专门适用于核电的零排放信用额度,以支持各州减排目标的实现。
有公认的减排价值和相关可行性经验可供参考。 核电从哪里拿到绿色“身份证”?
对此,能源主管部门给出了解释和回应。
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在《对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7024号建议的复函》中表示,“关于进一步扩大绿色证书发放范围,发改能源[2023] ] 1044号文明确,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均颁发绿色证书,并将绿色证书颁发范围扩大到水电、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测算,抽水蓄能暂不纳入绿色证书颁发范围;此外,考虑到国内外对核电、天然气发电绿色证书颁发仍存在不同意见,不颁发绿色证书暂且。”
此外,一些绿色电力研究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国内绿色低碳交易认证体系内不同政策之间还存在不一致和不兼容的情况,核电参与市场的机制也有待完善。 所有这些都减缓了核电融入绿色电力体系的速度。
随着核电复苏势头强劲以及核电进入市场的必然,围绕核电能否纳入绿色电力范畴的讨论日趋激烈。
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绍忠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表示,“核电能否纳入绿色电力范畴等问题值得大家关注”。以及核电能否通过绿色电力或绿色证书获得额外收入。 研究和探索。”
在分析核电进入市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他表示,对于市场设计者和监管者来说,在制定市场规则时要力求公平、公正、合理,对各类电源一视同仁,不存在任何问题。对某种电源的歧视或歧视。 偏爱。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要进一步降低成本,研究供需情况、市场规则、报价策略。 由于核电发电曲线长期稳定,市场研究可能不足。 因此,现在需要尽快弥补,确保核电进入市场后能够适应市场,实现合理竞争,保证利润。
“从我国国情来看,碳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调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符合现有绿色电力体系推动碳减排的政策定位,水电纳入绿色证书的政策实践也为核电纳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杨昌黎强调,我国已成为核电大国,正在向核电强国迈进。 应树立榜样,引领全球核电发展的政策方向。 “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是必要、可行的。建议尽快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为核电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认证,实现绿色证书全面覆盖非化石能源电力,满足市场用户的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