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0.27%,深证成指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88%。 下周A股表现如何? 我们总结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策略:8月以来股市资金流出放缓,年底年初A股市场徐徐展开
借鉴历史经验,年内A股至少会出现两波行情走势,我们可以预计今年底和年初的行情走势。 即使在A股历史上的波动或熊市期间,从年度来看,仍然至少有两次10-15%左右的涨幅机会,比如2011年、2018年和2022年。回顾今年,有只是截至2023/11/10的一波市场情况,包括去年10月底到今年1月底的整体市场情况,以及今年2月到5月初的结构性市场情况。 另外,现在正值岁末年初,投资者非常关注和期待年底年初的股市行情。 回顾过去的年末新年市场动荡,年末新年市场通常每年都会发生。 其背后的原因是年末年初往往是重大会议的时间窗口,同时11月至3月A股基本面数据披露较少。 年初以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 春季市场的具体启动时间往往与往年三、四季度的行情有关。 如果三、四季度市场疲软,春季市场就会提早启动(10月下旬或11月初)。 如果三、四季度行情好的话,春季行情就会提早启动。 市场启动较晚(1月中下旬或2月初)。 由于今年5月至10月A股表现疲软,目前的年末新年行情可能会提前启动。 目前宏观和微观基本面正在逐步修复。 国内重要会议和政策将有助于缓解市场中长期担忧。 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债利率的下降预计将增加A股的风险偏好,这可能会推动10月底以来A股的上涨。 市场继续展开。
华安策略:上涨空间已打开,风险偏好将持续提振
11月第二周市场继续反弹,整体预期仍在改善。 展望后市,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振,A股上涨空间已被打开。 ①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提振。 市场关注的APEC峰会双边元首会晤即将举行,市场对此抱有积极预期,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②政策预期升温。 通胀同比下降,出口仍缓慢改善。 尽管经济复苏仍在持续,但内生动力改善步伐缓慢,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等政策落实的预期有所增强。 在配置思路上,一方面,我们考虑受益于中美会晤可能释放的积极信号,推动增长潜力行业进一步反弹; 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即经济温和复苏链。 具体来说,建议重点抓好三大主线。 (一)有潜力的成长性行业持续回升。 (2)经济边际改善加上市场加码认可的金融风格。 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部门,可以增加分配。 (三)价格催化、业绩改善、估值适当的食品饮料。
中信策略:情绪复苏继续有利于超跌增长
国内经济逐季复苏趋势明显。 10月数据小幅走弱。 增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降息概率增大。 外部流动性等环境因素持续改善。 美债收益率中心预计将继续下降。 元首会晤将刺激市场风险偏好; 预计市场流动性稳定,投资者情绪总体恢复。 建议坚决加大超跌增长,重点关注科技、医药板块。 首先,国内经济和利润周期的底部已在三季度得到确认。 10月数据走弱并不会改变经济逐季复苏的趋势。 预计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后续降息概率增大。 其次,预计美债收益率中枢继续回落,美联储12月再次加息的概率较小,APEC会议期间元首会晤在即,经济形势好转外部环境有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最后,市场流动性预计稳定,机构资金预计短期内将重点调整仓位,市场资金情绪总体恢复。 超跌成长仍是当前配置的首选。 建议重点关注科技和医药板块。
广发策略:中美政策共振下中概股迎来反转机会
面对中美政策共振的机遇,中概股扬帆起航,港股更加灵活! 海外政策见底,中美利率趋同、外资补充的机会已经到来。 A股估值差距的收敛已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今年提出的反脆弱应对——“杠铃策略”组合新投资范式的超额收益可能面临阶段性下滑。 行业配置:A股:1、中美政策底部共振,受益估值修复:非银金融/创新药; 2、三季报线索:(1)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清算期间需求改善:消费电子及上游(无源元件/面板)、装饰建材、半导体(射频/存储)、(2)以率先推出主动补库+毛利提升:化纤/白色家电/纺织服装。 港股:(1)对中美利率收缩敏感:医药/汽车/港股互联网; (2)资本支出和库存较低,后期清算收入提高的产品:消费电子/半导体/房地产销售链。
国金策略:A股能否迎来大涨,义无反顾?
接下来A股市场将何去何从? 事实上,10月23日以来,上交所录得近4%涨幅,创业板指数录得近8%涨幅,对应核心驱动美债利率从4.9%跌至4.5%。 显然,无论是A股大幅上涨之后,还是美债利率大幅下跌之后,都需要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趋势的改变。 展望本轮反弹,判断仍有望持续。 核心驱动力是:美债利率大概率会反复下跌。 除了系列报告研究的“三因素”模型外,美债利率背后的驱动力还可以从现实数据中找到:一方面,下周将公布CPI等通胀数据,市场普遍预期环比下降0.4%。 至 3.3%; 另一方面,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上,市场普遍预期不加息的概率高达90%; 此外,穆迪近期罕见地将美国主权债务前景评级下调至“负面”,这也令美国经济望而却步。 潜在风险警告。 显然,上述观察表明未来美债利率将出现反复下行趋势。
申万宏源策略:“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未来仍有解读空间
短线反弹主要动力:“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股市反弹,美债收益率回落,大宗商品高位震荡,黄金上涨概率加大)+中-中美经贸关系改善。 本周美联储继续维持加息威胁。 下周将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验证期。 短期市场阻力增加是合理的。 如果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实质性改善,将有助于平息通胀预期,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将彻底结束。 因此,年底年初“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仍有解读空间。 关于短期板块“高位换低位”的讨论有所增加。 “高换低”能否有效,或许取决于国内经济预期的改善。 国内稳增长政策布局已经完成,关键看落实和政策效果。 缓解海外压力、弱化国内政策约束是必要条件。 有效的“高换低”也可能是年底年初“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的一部分。
中原策略:预计未来股指整体将维持震荡格局。
目前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2.21倍和34.29倍,低于近三年的中位水平。 市场估值仍处于低位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 周五两市成交量为8274亿元,低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 随着各项经济数据不断回暖向好,企业利润有所改善,税收增速在9月份恢复正增长。 年内支出强度处于较高水平,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支出有所增加。 当地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继续反弹,这将有助于刺激经济持续复苏。 国内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支出加快,中央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 资本市场IPO融资大幅下降。 中央汇金多次购买ETF基金,多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当前,推动市场企稳的利好因素越来越多,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未来股指整体预计维持震荡格局,仍需密切关注政策、资金及外部因素变化。 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密切关注证券、医药、煤炭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机会。
中泰策略:利好因素“共鸣”,如何抓住反弹行情?
随着美债收益率下降和中美利差收窄,交易性外资开始回流,高层政策持续发力改善基本面和市场预期,龙头一体化券商加快入市,社保基金加快入市。 本轮反弹主力上涨很可能提前启动,在罕见的“窗口期”多重因素共振下,本轮反弹很可能达到季度水平。 本轮超跌反弹将在程度、时间、空间上进一步扩大和加大。 建议积极把握。 就像去年10月宏观变量发生重要变化后,指数第一阶段反弹的重点将是“超跌+权重”,即:恒生科技、非银、新能源+顺周期。 其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除了本轮救灾、水利建设外,预计明年初以年轻租户为重点的城中村改造也将得到中央财政更大力度,建材板块可能相对受益。 。
民生方略:短期扰乱才是探寻真相的唯一出路。
市场对长期通胀定价的忽视意味着未来短期边际交易将不断重演。 在已经进入整体低收益+结构性高波动的市场中,接受年底的高波动将成为很多相对收益者的选择。 当市场认为的宽松政策如期到来时,真正的全球滞胀和实体资产时代将真正开始。 这才是资源+股息投资者真正想要引领的未来场景。 但目前市场可能对真相无动于衷,短期的扰动是通往寻找真相圣殿的唯一途径。 建议是:一是在应对长期变化过程中,海外利率下降受益较多的大宗商品相关资产(铜、石油、油运、煤炭、铝、贵金属、钢铁)+国内经济复苏和更大的供应瓶颈仍然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其次,如果投资者想利用年底的市场转换,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选择电子(锂电池、风电、光伏)、计算机、机器人产业链的主题投资机会,进行投资。交易。 第三,红利类资产(公路、电力、四大银行等)作为配置资金的选择,在未来交易主导的市场中回调幅度有限,建议逆势操作。
国盛策略:看反弹空间和阻力最小的方向
展望未来,预计第一阶段反弹仍将以完成超跌价格的恢复为目标。 预计第一阶段反弹空间大致在3100-3200点之间。 当前反弹窗口期,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分母预期的改善。 受益于分母预期的改善,低筹码结构的超跌增长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打开A股的上涨空间需要市场形成分子和分母双方的合力(解决几个核心矛盾:周期筑底和弹性不足、政策预期和市场信心、高海外估值和高利率)。 在此之前,市场机会仍以结构性为主,指数的反弹需要分步进行、分阶段参与; 短期建议重点关注边际预期改善方向:1、结合供需,库存周期中期线索指向上游(工业金属、石化化纤)和部分可选消费(消费电子、轻工) ); 2、低筹码结构受益分母预期改善及超跌增长(恒生科技、创新药); 3、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低位区间,叠加美国制造业补库周期已经开始,可关注出口链阿尔法。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