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此次增发国债的目的明确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重点支持华北、东北地区,优先支持洪涝灾害恢复重建项目。设施受损。 本次增发国债后,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至4.88万亿元,赤字率由年初预算的3%增至3.8%左右。 那么,四季度中央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是一种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思路呢? 如果本息全部由中央偿还,是否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中央将承担更多责任? 这些新的政策思路是否会成为未来财政工作的新常态?
新投资方向:从一般民生建设转向重点基础设施
此次发行的1万亿元国债与此前发行的普通国债和特别国债存在显着差异。 此前发行的普通国债用于一般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没有专项指定用途。 此次国债的投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重点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重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防洪重点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等八个重点领域。 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工程、城市排水防洪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及京津冀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区。
此前的三轮特别国债发行范围从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募集资金、到抗疫特殊用途等。 虽然总体明确了投资方向,但从预算管理角度来看,实际并没有纳入预算; 而此次增发国债将明确纳入预算并导致赤字率上升。 也就是说,这笔万亿国债不仅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额纳入预算,而且选择在四季度启动,可以向市场释放更加明显的政策绩效提振经济的预期。
近年来,党中央在政策层面不断推动中央承担更多中央权力和支出责任。 并将其作为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体制机制、化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税体系发展缓慢,土地财政收入受到COVID-19疫情、经济放缓等因素的制约。 地方债务及其化解因此成为近年来地方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的。
此次中央政府发行特别国债的本息偿还由中央全面负责,可以有效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 特别国债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照平衡原则向东北、华北地区倾斜。 本金和利息的偿还由中央政府承担。 事实上,中央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国家权力和支出责任。 是弥补民生领域短板的项目布局有利于促进国家平衡、普惠的重要体现。 此外,为促进本次国债募集资金准确有效使用,增发国债资金全部实行项目管理,要求“资金和要素跟随项目”,通过直接财政机制。
新思维:从年度财政政策转向中期财政政策
早在上半年,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就进行了特殊考虑。 合理安排原年度国债发行规模,并为后续可能增发国债预留了一定的政策空间。 本次增发特别国债将纳入中央财政赤字管理,通过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并与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安排相协调。 从宏观政策角度看,国债增发和赤字增加表明中央并未因近期预期增长趋稳而放缓稳增长政策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是主要政策未来财政工作的重点。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年预算平衡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金融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主要以年度计划管理为主,很少运用多年期财政政策安排和中期财政计划安排。 此次增发数万亿国债,为中期财政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对于后续多年财政政策的探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1万亿元国债中的5000亿元将结转至2024年,这意味着本次国债预算安排和资金使用具有跨越多年的鲜明特点。
这样的安排可能有两个考虑。
一是稳定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市场预期。 虽然计划2023年使用一半资金,但考虑到今年仅剩两个月时间以及冬季天气对工程建设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影响,年内形成的资金量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工作量可能比较小,相当一部分资金会在2024年实际使用。
二是通过多年财政预算安排的综合平衡,更好地实现2024年财政赤字的“均摊”。 我国2024年预期赤字率可以适当调整,可能是3%-3.5%就够了。
当然,这也是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由年度财政政策转向中期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我国法定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水平。 即使适当增加政府债务也能保证风险总体可控。
新布局:从大规模减税降费转向优化财政支出政策
减税降费作为近年来的重要政策,特别是2018年以来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还促进了市场创新并刺激了经济。 它在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切实的成果。 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减税降费政策应该理解为阶段性政策更为恰当。 它是一个以科学、合理、适宜的综合税率为最终目标,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推进的动态过程。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中。 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尚未有效形成。 总体水平和地方结构税负率仍需不断优化。 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重要政策。 继续推。
同时,还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行积极的支出侧财政政策,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突出广度、深度和力度。 应该说,本次增发万亿国债是作为一种具有“组合拳”特征的监管工具。 在经济景气预期明朗时,结合具体国情适当提高赤字率,可以有效刺激投资,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本次新增国债全部划转地方政府。 从资金转移的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调整预算结构,增加可支配资金,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地方债务工作。
短期来看,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所加大,需要整体经济景气度的改善来获取内生财政收入来缓解。 在经济预期向好的时候,中央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强力支持,不仅可以化解地方债务本身,也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身注入金融动能和活力,使地方政府能够承担更多的事情。利用自身有限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长期来看,地方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仍然在于有效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中央政府需要承担更多全局性、普惠性、基础性的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这也有利于推动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最终形成。
未来,中央政府将继续推动承担更多国家权力,特别是涉及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国家权力。 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步骤地实施,成为常态化、可行的政策。 预期的政策行动。
(作者王华宇,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苑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改革与税收改革)其法制化、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等)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