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为最终到来的新牛市做好准备
联博高级市场策略师黄森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沪深300指数成立以来,A股经历了五次大熊市(包括本轮熊市),熊市大约每2到3年就会发生一次。 一旦发生,大多数熊市的最大回撤都在40%以上,接近本轮熊市的最大跌幅。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为最终到来的新一轮牛市做好准备。
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A股跌幅超过70%。 黄森伟认为,这次重蹈覆辙的概率并不高。 原因是当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进而加剧了A股的跌势。 当时美国股市最大回撤达到57%,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如今,美国经济不但没有陷入衰退,反而还遭受着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 而且,即使未来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25%-5.50%,这意味着有足够的降息空间来刺激经济。 因此,只要短期内不出现全球性的系统性危机,A股重现2008年熊市的概率并不高。
3000分“保卫战”:提振信心是关键
10月20日,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大关,并成为当天的“热搜”。 A股市场再次吹响“3000点保卫战”的号角,备受各方关注。
“经济表现积极向好,但上证指数在GDP数据公布后连续三天下跌,跌破3000点大关。这反映出A股信心问题依然严重,市场走势受到‘负面反馈’的困扰。”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耀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
王耀基表示,每一次“3000点保卫战”都牵动着市场神经,多措并举提振信心至关重要。 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方面,现在正处于落实“激活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部署的关键时期,政策有望进一步“保护”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更加有效,也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积极因素。 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并根据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理性投资和价值判断。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市场逼近3000点整数关口时,加速筑底。 部分投资者因对后市缺乏信心而出现恐慌性抛售。 如果它不破裂,它就站不住。 跌破3000点后,或将加速“市场底部”的出现。 许多优质公司的估值已跌至历史低点,价格也跌至近年来未见的水平。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保持信心和耐心。 业绩好的公司在下跌后可能会受到财务关注,从而迎来反弹的机会。
“近期A股的弱势主要是国内信心不足以及海外风险受到压制。” 巨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投资者不需要纠缠于3000点大关,还需要保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 “目前不能做多,但也不宜过于看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平靖向中国经济时报分析,年初以来A股持续波动,目前在3000点左右。 进入四季度,前期各项政策持续见效,内需逐步恢复,企业积极创新升级,这些都为四季度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季报披露的上市公司良好业绩将为A股注入一剂“强心剂”,对于稳定市场信心、提高投资者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分歧缓解,资本外流将会减少,A股赚钱效应有望持续增强。”她表示。
林义祥谈提振信心措施:控流、堵漏、开源、严格管理
继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0月21日表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实施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证券法起草组顾问、投资基金法起草组成员、中国证券业协会原副会长林义祥。 他提出四项提振信心的措施:控制外流、堵住漏洞、开源、严格监管。
措施一:控制资本市场资金外流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二级市场存在波动。 有人认为原因是首次公开募股频繁、限制性股票融资制度不完善、“大小股”减持导致信心不足。 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林以翔: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为企业融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也就是说,资金必须流出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 这里所说的控制资本流出资本市场,当然不是否认资本市场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而是指:首先要控制大量资金通过融资流入私人钱包。资本市场的功能; 二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资金非法向某些机构和个人转移的行为; 第三,在资本市场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要适当控制融资规模。 当资本市场活跃、投资者信心提振时,其融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 总之,要适度控制资本市场资金合法流出个人,打击和处罚资本市场资金非法流出机构和个人,根据资本市场情况调节企业融资规模。
从股市情况来看,资本市场资金流出主要有三个渠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上市公司再融资、上市公司原始股东规模缩减。 IPO资金流向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也流向上市公司。 然而,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中很多IPO和再融资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 非持股减持资金无论大小,均流向上市公司股东。 如果是非国有企业,最终还是个人。 从资金流出的最终去向来看,前两只资金完全离开股市,最后一只可能会带少量资金回流股市。
当前上市公司IPO、大小非盈利减持、再融资不仅是资金流出股市,也给股市健康运行、投资者信心维护带来隐患。 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与股票供应量相关,由股票发行量决定。 不减持的规模取决于限制性股票的流通规定,因此既是可计量的,也是可控的。 也就是说,可以控制这三只资金流出资本市场。 这些资本外流造成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大出血”,并可能涉及严重的利益输送和腐败,对于支撑股市上涨、提振投资者信心非常不利。 当前形势下,股市资金外流应得到有效控制。
市场因IPO资金流出而饱受诟病,但事实上,IPO流出量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大的。 如果IPO资金流出定为1,那么不减持规模约为1.5,上市公司再融资约为2。但IPO是起点。 没有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大小非营利企业减持就无从谈起。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公司热衷于IPO,私营企业主愿意以巨大的成本将公司上市。 因此,控制资本市场资本外流是控制IPO的首选。 同时,要实质性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大小公益减持等相关制度和规则。
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源是通过IPO为国有企业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工资支付等迫切和生存问题。 解决国有企业的生存困境后,要通过IPO、再融资等方式为企业筹集资金,促进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尝试。 这是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
正常合理的IPO是为公司发展融资,扭曲的IPO则是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获取高价套现渠道,并为其他当事人获取非法利益。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大股东上市后变现高价。 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大大小小的非盈利减持,特别是大型非金融证券的高价变现,市场也不会好。 IPO时应允许原股东出售其股份,让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通过股票上市套现。 对于大股东来说,可以给予他们套现的机会,但套现的金额是有限的。 需要解释清楚套现多少,给出合理的理由,让市场选择。 如果投资者接受,他们就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
公司一旦上市,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业务发展,不能随意减持、套现。 如果想要减持套现,就必须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挂钩。 大股东减持的价格不应低于IPO价格,甚至可以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而有一定的回报率。 上市时间越长,降价幅度越高。 减持还必须做出承诺,比如多久不会减持,新股发行时避免投机; 只有当回报率高于IPO价格10%以上时,才必须减持。 鼓励大股东减持前提前向市场公告。
只有切实举措,才能切实助力新股发行改革,提振市场信心。 让小飞和财务投资者再次退出,让真正的投资者能够及时退出,并鼓励他们在IPO退出后继续投资。 现在小飞退出的时候要交税。 未来是否可以出台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到三年内再投资,可以退税,加快投资周转,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推动力就更大了。 同时,IPO前突击持股的腐败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加强监管。 当采取上述措施后,纯粹为了IPO套利的行为就会减少。 要提振投资者信心,就必须控制资本外流,这相当于管理好资本市场水库的水泵闸门。 否则,一旦打开,就会有巨大的诱惑,大量的资金就会流走。
举措二:堵住资本市场“漏洞”十分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您刚才提到资本市场有大量资金“漏出”。 如何堵住这些漏洞?
林义祥:资本市场资金流出是可测、可控的,但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特别是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是一个“无底洞”。 逆向操作,比如卖空,可以持续赚钱。
在再融资期间出售证券进行无风险套利会扭曲再融资行为。 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份为限制性股票,原持有期限为12个月,不得流通。 不过,这些股票被允许通过再融资进入流通市场。 战投股由限制性股票变为流通股,这是一个明显的漏洞。 卖空仍在继续。 如果不堵住,那就是无底洞。 其严重性比IPO减持、再融资资金外流严重得多。 所有的证券借贷都可能成为大漏洞。 如果这些漏洞不堵住,即使IPO、大小非盈利减持、再融资全部停止,也无法更好地提振市场信心,因为整个交易过程中股价只会上涨。 可以变得越来越低。 整个融券应该进一步全面审查和审查,因为融券是卖空的巨大力量,严格限制将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堵住资本市场的漏洞非常重要。 必须考虑各个方面并进行适当的改革。 在我国现行的委托交易制度、登记清算转账制度、资金划拨制度、信息技术和调查制度下,这些过程都留下了痕迹,一查就可以发现。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涉及的资金少则数百万、数千万,甚至多数亿。 这么大一笔钱,不可能通过现金交易来完成。
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运作虽然属于同一个金融体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 银行对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只有符合规则的企业才能获得贷款。 资本市场的规则出台后,市场就会按照规则行事,这是一个开放的博弈过程。 资本市场的一些规则现在受到质疑。
措施三:设立金融稳定基金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资本市场如何开放,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林义祥:进入资本市场最初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储蓄,就是居民。 居民资金通过专业投资机构汇集在一起,即机构投资者。 归根结底,资金的来源是居民的钱,所以资本市场必须保护居民的合法利益,即散户的利益。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更为重要。 二级市场好,一级市场才好; 二级市场不好,一级市场就不可能好。 如果散户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获得更多收入,那么市场的去零售化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散户利益的损害,实现资本市场的制度化。 这是不允许的。
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大树、有灌木、有杂草,甚至还有毒草。 如果把所有的小树都砍掉,留下几棵人工培育的大树,大树下就长不出草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树枯萎了,所以必须培育生态环境。 我们必须关注大量散户存在的现实。 现在由于居民没有信心,资金外流。 由于一些措施不到位,居民不愿入市。 国内储蓄快速增长。
为了推动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我们需要建立金融稳定基金。 有人说这叫平准基金,我觉得不好。 市场的“准确性”在哪里? 谁来决定? 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金融稳定基金作为市场参与者,依法合规开展市场交易活动,遵守现行市场各项规定。
从内幕交易的角度来看,国家重大经济金融政策应列为国家秘密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并进行相应的监管。 在信息发布之前,无论是谁进行交易,都应该被列为内幕交易并接受调查。 如果大股东秘密减持后再向市场公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违反了大股东的提前公告义务。
目前有人说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 但如果增加的货币停留在金融体系中,不进入经济循环,就起不到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就需要寻找新的传输路径。 必须通过资本市场激活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环节并发挥主导作用。
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后果与房地产价格不同。 股票价格上下波动。 它比较容易改变,也比较容易进行调整和维修。 央行的货币创造可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金融稳定基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是多少? 我们测算,目前整个市场的市值约为80万亿元。 剔除国有控股,剩余市值约50万亿元。 排除一些私人公司要求的持股比例后,市场可以自由流通。 交易市值约超过30万亿元。 如果金融稳定基金从5万亿元起步,目标是10万亿元,可以占到市场的15%-30%,足以影响股市的整体走势。
一旦中国政府宣布成立金融稳定基金,并明确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是中长期战略,大量资金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保险资金。 一旦股市好转,个人资金也会跟进,资本市场也会向公众开放。 对于那些恶意做空的人来说,将会形成巨大的威慑力。 任何敢于做空的人,都会面临被炸毁的风险。 堵住上述漏洞将使市场上的一些空头变成多头。 成为有效激活资本市场的力量。
措施四:非常时期监管要严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证监会近期对部分证券公司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 您对严格监管有何建议?
林义祥:刚才我们说了,IPO、减持、再融资、交易过程中的“泄露”部分需要严格监管。 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泄漏就会不断,而且漏洞会越来越多。 来得更大一些。 如果源头打开,大量资金进入市场,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一些人就会通过内部交易、市场操作来获利。 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金融稳定基金投资5万亿元、10万亿元甚至更多也是没有用的,还会有人钻空子获取巨额利益。
监管到什么程度,首先要根据法律法规、根据性质给予相应的处罚。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到了非常时期,非常时期的监管需要严惩。 制度和措施要贴近市场、符合市场实际。 资本市场必须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制定监管规则。 如果监管措施不当,市场就不会表现良好。 因此,严格监管极为重要。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