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7月28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稳增长工作方案》 《轻工业(2023-2024年)》(简称《规划》)提出,2023年至2024年年轻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营业收入规模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5万亿元,培育升级50个规模超过300亿元的特色轻产业集群。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轻工业发展保持韧性。 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由负转正。 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1%。 “这么大的板块,想要实现增长并不容易。” 何亚琼说道。
新动能快速增长
轻工业涵盖吃、穿、住、行、游、娱、教等领域,涉及国民经济20大类、68个中型产业。 它是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是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石。
“我们将统筹谋划稳基础市场、打造新引擎。” 何亚琼表示,重点稳定家居用品、塑料制品、造纸、皮革、电池、食品等六万亿级产业,培育壮大老年用品、婴儿用品等市场潜力大的新增长点以及儿童产品、运动休闲产品、生物制造和预制食品。 各行业实施1-3项标志性措施,确保政策落实细化、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何亚琼坦言,轻工企业数量多、产业门类齐全、国际化程度高。 当前,它们正处于转型升级、重塑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需求低迷、预期减弱等困难。
《方案》提出“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5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的特色轻工业集群”等措施。 何亚琼强调,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全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以此《方案》为抓手,精准前行,以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轻工业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2万户,实现营业收入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1 %,高于全国工业2.5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5682亿元。 消费方面,上半年,11种重点轻工商品零售额3.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4%,同比增长6.3%年。 其中,金银珠宝、体育和娱乐用品、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5%、10.5%和8.6%。
但轻工业出口企稳放缓。 上半年,轻工业8种重点商品出口额2196亿美元,同比下降4.4%。 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家具出口保持规模优势,均超过3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动能正在快速增长。 上半年,附加值较高的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10.7%,蓄电池、轻便摩托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3%和10.7%。
刺激需求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方案》提出充分激发内需潜力、积极稳定出口优势等任务。
在拉动内需方面,《方案》提出,要大力实施“三品”战略,打造轻工新产品、名优产品、精品矩阵。 编制消费品升级创新指南(轻工业)。 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轻工区域品牌,加强地方标志性轻工产品培育。 线上线下联动,拓展消费场景。 开展“网上年货购物节”、“双拼网购节”、“美食节”等促销活动。
在稳定出口方面,《方案》提出,引导皮革、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玩具等行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善全球产业链分工,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和出口贸易。展会,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 支持家电、皮革等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设计研发机构和营销渠道,加快创立国际品牌。 此外,还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推动自行车产业在广西、海南等地建设国际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和贸易中心。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杨壁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商务部将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进一步增强消费的根本性作用。消费的作用。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助推年”,组织开展春季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 7月中旬启动夏季消费季,下一步将开展金秋购物节、“家居更新消费季”等活动,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此外,支持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预制餐具迎来顶级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预制食品”是此次《规划》拟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 《方案》提出,实施促进预制食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满足方便快捷、营养健康的食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方便食品、自热食品、大米等产品形态面条产品和预加工菜肴。
何亚琼还透露,工信部会同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出台促进预制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地方传统美食、特色小吃预制化改造,推出更多预制食品。品质优良、口味独特、营养安全。 食物。
工信部表示,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22年营业收入接近10万亿元,利润近7000亿元。 食品工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近20家。 、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