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① 卫星星座的大规模发射一般在实验卫星发射完成后1-2年内进行;
②与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美国相比,中国在星座数量和建设周期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③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较为完善。
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重要节点。
7月9日19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的运载火箭和卫星分别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和五院研制。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 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向地面、空中、海上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有望成为6G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的获取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低轨卫星主要使用的Ku和Ka通信频段资源逐渐饱和,太空资源的竞争刻不容缓。
海外(美国)、(英国)、亚马逊(美国)、(加拿大)、O3b(欧洲)、(美国)等多家欧美公司相继提出、、、、O3b、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在轨卫星数量约为600颗,而美国约为4000颗。 此外,铱星、河北等低轨宽带星座已逐步开通商业服务。
中信证券表示,相比同步轨道卫星10至20年的使用寿命,低轨卫星的使用寿命约为5年,且每年需要更新星座,以更换退役卫星。 与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美国相比,中国在星座数量和建设周期上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预计,随着流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互联网除了超千亿的一次性建设市场外,还将带动每年巨大的存量更新市场。
西南证券此前表示,卫星星座的大规模发射一般在实验卫星发射后1-2年内进行。 我国低轨卫星星座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整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到千亿。
从技术角度看,低轨卫星星座相关技术、“一箭多星”、“可回收发射”火箭发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相关应用正在加速推进。 例如,4月份,我国首次在偏远地区实现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在电力通信领域的测试应用。
天风证券分析师李路静认为,2023年可能是我国低轨卫星元年。 “十四五”阶段有望完成0-1的跨越,产业链各层级有望实现体量大幅增长。
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较为完善。 其中,卫星制造环节:国家队领跑,民企主攻零部件制造; 卫星发射环节:国有企业为主体,降低发射成本成为发展重点; 地面设备环节:C端市场广阔,众多民企参与; 卫星运营环节:中国星网成立,牵头统筹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 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望快速建成卫星网络,增强竞争力。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卫星互联网主要由基础设施建设、卫星互联网运营和最终用户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和服务。
综合多方观点,依托卫星发射进程的提速,卫星前端制造环节有望首先受益。 T/R芯片和T/R器件在这个环节价值占比较高。 相关标的包括诚昌科技、镭科技、国博电子、雷电微电、天健科技等。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